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福州市鼓楼区人,1949年4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闽剧是由明末清初的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等地方戏曲融合而成的一个多声腔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唱腔以“逗腔”为核心,吸收高腔、徽调皮簧、昆腔等其他声腔,保存传统剧目1300多个,剧目类型丰富且有特色,表演精细,艺术上有文人戏曲与市民戏曲相结合的独特性,是福建地方戏曲艺术审美形态最丰富的剧种。


1.JPG

郑玉武9岁进入福建省艺术学校闽剧班开始学习打击乐,次年,师从著名鼓师郑煊官的第二代传人施坤官专门学习司鼓。1963年进入福州市红旗闽剧团,之后从事司鼓专业近40年。郑玉武司鼓技艺纯熟,在闽剧音乐总体把握上有自己的特点,在演奏实践中能够运用中西音乐、多声部音乐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发挥出更好的演奏效果,排演剧目时,善于从音乐角度切入,在舞台排练、演员表演各方面提出建议,以进一步烘托剧情,突出人物性格,使剧目的艺术表现达到完美境界。1996年,郑玉武参加《告老尚书》演出,获得福建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演奏奖,其他参与演出的主要剧目还有文华奖剧目《天鹅宴》《丹青魂》、五个一工程奖剧目《画龙记》以及曹禺优秀剧目奖剧目《兰花赋》等。


作为当今闽剧界著名鼓师,郑玉武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年轻一代,其徒杨航、叶孝钊、黄小敏等在“第五届福建省水仙花中青年大奖赛”中,三名年轻演奏员获得一银、二铜的好成绩,传承了闽剧传统打击乐郑煊官一派的司鼓技艺。


上一篇:【民间文学】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

下一篇:【传统技艺】西蜀木艺(古木造型技艺)(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