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从城市到农村,改革浪潮滚滚而来。富裕起来的人们企盼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1984年已是陶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登山,不仅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且注重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决心把在文革中备受摧残的民间绝活“狮子板凳舞”恢复起来。说干就干,他走东家、串西家,积极物色舞狮队员,自掏腰包打制表演用的板凳。在他的盛情相邀下,老一辈舞狮艺人悉数前来指导排练,恢复演出的狮子板凳舞受到了乡亲们无尽的惊叹和热爱。每逢佳节,邀请他去表演的村庄排起了长队,十里八乡成了他展示才能的广阔舞台。

李登山是一个不满足现状的人。为了使这一古老的艺术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更具观赏性,他和襄汾文化馆的梁铁锁合作,对这一原生态的表演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一是在传统的伴奏中,吸收了京剧的锣鼓板式,突出了表演的层次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二是将双狮表演变为群狮表演;三是编创了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瑶池摘星、高空倒书等高难度动作。尤其是“高空倒书”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李登山在塔顶四尺宽八寸长的板凳中心,头顶板凳,两手悬空,挥笔从容写出“福”字,惊险中见功夫、绝技中透文化,可谓绝中之绝。

自此以后天塔狮舞一发而不可收。李登山和他的弟子们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天塔狮舞相继荣获中国第六届艺术节、第七届全国民间艺术节以及各种旅游节金、银奖,第十届艺术节编导奖,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奖,文化部“华夏一绝”大赛银奖,国家体育局黄飞鸿杯南北狮王大赛“北狮王”金奖等等。央视、凤凰、山西、黄河电视台相继报道并拍摄专题片,《北京晚报》等省市报刊给予报道,在山西乃至中国的民间文艺发展史上,天塔狮舞将继续书写光辉的篇章。

上一篇:【湖南·传统美术】湘绣(国家级)

下一篇:【湖南·传统美术】湘绣(国家级) 传承人:刘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