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宁德市屏南县人,1949年5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平戏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平戏是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流传福建而形成的地方剧种。流行于闽北政和、建瓯,闽东的蕉城、屏南、寿宁、福安、古田、福州,以及闽南的漳浦、长泰等地区。四平戏以高亢、激越的唱腔风格,粗犷古朴的动作塑造人物与表现情景,保存了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南戏、传奇剧目和高腔剧种的表演特色。

1.JPG


陈大并是屏南县龙潭四平戏第十三代传承人,其传承四平戏传统剧目有《天子图》《沉香破洞》《反五关》《白兔记》《琥珀岭》《中三元》《白罗衫》《虹桥渡》等20多种。


1971年,陈大并拜四平戏艺人陈玉光为师学唢呐;1978年拜艺人陈孝金为师学鼓板,1979年任龙潭四平戏剧团吹弹乐师。1982年参加在屏南县举办的“全省庶民戏历史讨论会”汇报演出,任主板乐师;1984年参加在福州市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四平腔学术讨论会”汇报演出,任《白兔记》《琥珀岭》《沉香破洞》的主板乐师;1999年参加屏南县“庆祝建国50周年文艺汇演”,任《天子图》一剧主板乐师;2003年参加汇编《屏南县地方戏四平戏研究文集》;2006年10月,参与执导《沉香破洞》《井边会》参加“全国四平戏学术研讨会”汇报演出,并任主板乐师;2007年4月底参与执导《沉香破洞》中的《打枷》参加福建“海峡西岸文化论坛”专场演出。


为了培养四平戏后备音乐人才,从2002年起,陈大并在屏南举办培训班,教授四平锣鼓介,培养了陈孝市、陈孝科等多位后台乐师。


上一篇:【传统技艺】金鼓条粉手工制作技艺(绵阳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张包蛋制作技艺(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