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南平市政和县人,1949年6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平戏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平戏是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流传福建而形成的地方剧种。流行于闽北政和、建瓯,闽东的宁德、屏南、寿宁、福安、古田、福州,以及闽南的漳浦、长泰等地区。四平戏以高亢、激越的唱腔风格,粗犷古朴的动作塑造人物与表现情景,保存了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南戏、传奇剧目和高腔剧种表演特色。


1.JPG

李式青是政和县杨源乡禾洋村四平戏第十三代传承人,身兼演员、团长和导演。其传承四平戏《南阳关》《征西》《宝带记》《双龙记》《英雄会》《八卦图》《芦花关》等多个传统剧目及折子戏《花关索打牌》《补缸》《刘秀抢饭》等。其唱腔古朴粗放,表演动作有腾、挪、滚、打,随鼓缓急而进退,艺术特征与众不同,独具风骚。

2.jpg

1980年, 李式青进入禾洋村四平戏剧团,师从第十二代传承人李式舒学习四平戏,主演小生、副净等角色。2003年至今任禾洋村四平戏剧团团长。多年来,除了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本村的东平王庆诞演出外,经常于春节农闲时节,或外村神诞活动时,受邀赴毗邻的富坂、下畲、大溪、筠竹坑、东坑、岭头等村庄演出。2007年10月,他带团参加中国第二届朱子文化节演出。


为了传承禾洋村四平戏,多年来,李式青积极组织同村艺人,挖掘抢救传统剧目《南阳关》《征西》《宝带记》《双龙记》等。为使四平戏后继有人,他全力培养年轻演员,传授唱腔艺术、身段和表演技艺等,年轻演员李典焕、李启盛、范昌亮等,如今个个都能上台表演。


上一篇:【传统技艺】西蜀木艺(恒源木雕)(绵阳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金鼓条粉手工制作技艺(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