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福州市鼓楼区人,1950年5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闽剧是由明末清初的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等地方戏曲融合而成的一个多声腔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唱腔以“逗腔”为核心,吸收高腔、徽调皮簧、昆腔等其他声腔,保存传统剧目1300多个,剧目类型丰富且有特色,表演精细,艺术上有文人戏曲与市民戏曲相结合的独特性,是福建地方戏曲艺术审美形态最丰富的剧种。


1.JPG

林瑛1960年考入福建省实验闽剧团,跟随名旦黄荫雾学习闺门旦表演,后来又拜师郑奕奏、陈平、刘小琴,进一步学习青衣和花旦的表演,完整掌握了闽剧旦行艺术的精髓,并将闺门旦的细腻典雅、花旦的俏丽活泼、青衣的端庄稳重融会贯通,形成“林派”表演艺术。林瑛的表演具有“兼收并蓄、出神入化”的特点,唱腔大气亮丽,声情俱佳,道白咬字清晰,感情充沛,富有音乐性美感以及福州方言的韵味。林瑛擅长塑造端庄大方的女性形象,1978年前后,饰演《梅玉配》中的沈红芳、《花烛之夜》中的秦荆芳,表演鲜明细腻、大气稳重,形成自己的风格,1983年在《卓文君》中饰演卓文君,获福建省第十五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随后林瑛又在《莫愁女》《狱卒平冤》《潘金莲》等戏中主演重要角色,尤其在塑造潘金莲人物形象时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


林瑛在担任剧院领导期间,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和闽剧传统艺术的传承,一方面排演《潘金莲》《王莲莲拜香》等剧目,将自己的表演技艺传承给青年演员,一方面选送年轻演员出去学习进修,打造名剧目、名演员,闽剧《贬官记》获“五个一工程奖”、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其弟子周虹、陈琼分获第23届、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她还不断开拓海内外演出市场,多次率团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演出,深受侨胞欢迎。2006年获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纽约文化局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第十四届终身成就奖”。


上一篇:【传统体育、杂技与游艺】香店拳(福州市)传承人:严孟永

下一篇:【传统体育、杂技与游艺】香店拳(福州市)传承人:房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