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泉州北管(泉州市)传承人:何清和
2018-03-20 09:33
汉族,泉州市石狮人,1953年6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笼吹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泉州北管又称“小调”、“曲仔”,是江淮民间音乐传至泉港,并与闽南和莆仙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闽南丝竹乐乐种,颇具泉港地方特色,常于民间庆典活动中演奏。
泉州笼吹的演奏以吹奏曲牌为主,打击乐为辅,且以南鼓(压脚鼓)为主要鼓乐,对演奏者的乐器技艺要求较高。何清和是何家南鼓鼓法的第四代传人之一。他自1960年就开始师从何恭水三兄弟“何家三槌”学习泉州笼吹的演奏技艺,尤为注重南鼓技艺的研磨,且于1961年开始以伯为师研习包括南音等民乐在内的曲牌和戏文;期间,还跟随吴彦镇学习南唢呐和大唢呐的吹奏技艺。经过多年的努力与苦练,何清和熟练掌握了大唢呐、南鼓、品箫、二弦、三弦、锣钹等泉州笼吹乐器的演奏技巧及规律,其中尤以南鼓和唢呐的演奏见长。其南鼓演奏能使鼓声音域达至十度以上,以表达丰富情感;而唢呐吹奏纤细轻盈、激越高亢、自成一格。此外,何清和还较系统完整地掌握了大量的传统笼吹曲牌,泉州笼吹艺术功底扎实。代表性演奏曲目包括《霸王别姬》《丰收乐》《东风暖侨乡》等。
在此基础上,何清和于2005年开始收徒授艺,鼓励并培养数十位年轻艺人学习南唢呐和南鼓。同时,他还注重传统笼吹乐器和曲牌的收录与整理并初见成效,对传统泉州笼吹的保存与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多年来,何清和一直坚持从事泉州笼吹的演奏工作,常年应邀参加泉南地区众多民俗活动的演出及省市级会演,先后参加了福建省“武夷之春”音乐舞蹈节、石狮市黄金海岸民间艺术节等活动,演奏效果颇佳,深受大众肯定,为泉州笼吹的传播与弘扬作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