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宁德市古田县人,1956年4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田红曲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古田红曲为食品工业中起发酵、防腐、生香、染色等作用的添加剂与佐料,以古田所产最佳,故有此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古田民间即有较多地方土法生产古田红曲,至明朝万历年间古田红曲已颇负盛名,当时就有“田家多制曲,畲客少租山”的诗句流传。


1.jpg

林长勇1978年9月进入古田县红曲厂,经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制曲的核心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林长勇完成大专学业回厂,将传统混合菌种分离选优为试管纯种培养,并采用纯菌种培养通风制曲,获得成功。


林长勇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工艺,采用纯菌种培养通风制曲传统产品科学生产,由“混合糟”菌种改为纯菌种培养,由土窑生产改为通风池生产,把红曲生产控制在恒温下发酵,缩短发酵周期,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1985年古田红曲厂生产的“八仙牌”红曲被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获得金奖。林长勇学思并进,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创新技术,已发表论文20余篇,8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开发出降血脂功能红曲。1983年,林长勇的研究成果“红曲天然色素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9年,“纯菌培养通风制曲”获地区现代化管理二等奖;1990年“微机控温红曲发酵”获省人民政府科学进步三等奖;1991年“微机控温系统”获地区行署科技成果二等奖。

2.jpg

林长勇作为红曲传承人,为古田红曲后继有人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并研究收藏了上百株红曲霉曲种。2008年,林长勇在平湖镇授课,培养初级红曲操作工98名,为古田红曲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篇:【传统戏剧】华州秧歌戏(渭南市华县)

下一篇:【曲艺】关中道情(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