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戏剧】梨园戏(国家级)传承人:许天相
2017-03-22 10:33
许天相,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2年6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梨园戏发源福建泉州,广泛流布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闽南语系地区,蕴含着“上路”、“下南”(二者合称“大梨园”)、“小梨园”三种流派特色,以“十八步科母”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表演规范,独具特色。因其源承宋元南戏,至今仍保存着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与演出规制,而被世人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许天相14岁考入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员训练班,师承蔡尤本、姚苏秦等名艺师,修习梨园戏丑、末等行当的表演技艺,1959年进入剧团后,又拜在李清河、许茂才、施教恩等艺师门下,传承《李亚仙》《事久弄》《高文举》《苏秦》《刘智远》《郭华》《打花鼓》等优秀传统剧目数十出。其表演注重遵循梨园戏传统程式规范,并揉合闽南民间舞蹈元素与各类艺术技法,以丑、末行当基本程式为基础,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做细微分工,以丰富行当变化。他所塑造的以传统剧目《李亚仙》之歌郎、《事久弄》之事久为代表的人物,既保持梨园戏传统特色,又有所延伸与发展,成为梨园戏丑行的经典形象。1990年以来,许天相投身梨园戏抢救性排演工作,先后排演了传统名剧《李亚仙》《王十朋》《刘智远》《商辂》以及数十出传统折子戏,其中不乏仅存于文本而濒于失传的剧目。在新编梨园戏《枫林晚》《乐羊子》《皂隶与女贼》等剧的表演及导演工作中,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曾多次获得省级表演及导演奖。
1997年起,许天相参与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戏班的教学工作。在其悉心传授下,郭智峰、林小伟等一批青年演员已成为剧团新生代的中坚力量,并在省、市各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