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泸州黄粑”传统制作技艺(泸州市)
2018-03-19 14:06
“泸州黄粑”在泸州久负盛名,其制作黄粑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泸州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沱两江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盛产糯米和籼米,生长绿油油的“艳山姜”和制作蔗糖的甘蔗,以及发达的水路商贸为“泸州黄粑传统制作技艺”的产生、传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采用“泸州黄粑传统制作技艺”制作的黄粑,清香甜糯、便于携带、易食耐饥,成为流传于泸州千家万户的民间家庭制作食品,是重大节日期间走亲访友、操办喜事回赠亲友的伴手礼,在200多年不间断的传承历史中,“泸州黄粑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到周边的宜宾、自贡、内江、重庆、毕节等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泸州黄粑传统制作技艺”在2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主要制作技艺为:“选料—淘洗—浸泡—磨浆—蒸米—切糖—搅拌—收汗—制粑—焖蒸”等工序,整个制作过程全靠师傅的经验和“五官”把控,其中“闷笼黄粑”、“富油黄粑”的制作成为绝技。“泸州黄粑传统制作技艺”蕴含气候、医药、营养学等知识,从主材、辅料、燃料和包装等均系绿色材料,无防腐剂、甜味素,充分葆有原生态的天然绿色品质。它凝结着泸州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在2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泸州黄粑”成为川滇渝黔无数家庭约定俗成的春节礼品以及传统节庆的“伴手礼”,它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象,涉及了许多原生态技艺,伴随着泸州水运商贸、民俗文化、民间医药营养学等共同见证泸州农耕文化和码头文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