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泸州白糕”传统制作技艺(泸州市)
2018-03-19 14:05
泸州白糕传统制作技艺”源自唐朝家庭宴会小吃,据秦光宁主编的《鬼城稀馐》记载,白糕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赐艺的一种大米糕。其技艺成型于宋代,明清时广泛流传于民间,有史料记载的泸州著名风味白糕,闻名于清末民初的“三义园”白糕店,传承至今已逾百年。按照“泸州白糕传统制作技艺”制作的“泸州白糕”系列产品,造型美观,中厚边薄,色泽洁白,松泡细嫩,甜中透酸,香甜爽口,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小吃佳品,享誉巴蜀。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属于泸州地区的传统名小吃。同时,食用白糕已成为泸州民情风俗的重要内容,诸如逢年过节、小孩满百天和满周岁时,便以白糕来庆贺,老人仙逝也已“白糕”祭奠。白糕不仅老少咸宜,而且无论富贵贫穷,都是其桌上佳品。故泸州白糕还承载着泸州人温暖的人文精神,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泸州白糕传统制作技艺”有选材、浸泡、磨浆、搅拌、“老窖头”发酵、提糖、加香、舀浆、塑形、焖蒸、出笼等十余道工序,全靠手工操作和五官判断掌握火候。其主要制作原料:优质稻香米,糯米,熟边油,白砂糖,鸡蛋清,桂花糖,芝麻,酵母均产自泸州,具有浓郁的地域和乡土特色。在上百年的传承制作过程中,泸州白糕的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发展,愈来愈完善,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佳肴小吃,还具有滋阴、润肺、补血和养颜的功效。其中蕴含着对人体食用健康和养生的科学价值。
一九九零年八月“泸州白糕”被四川省商业厅、四川省烹饪协会、四川省消费者协会授予四川省名特小吃称号。在川南一带乃至川滇黔渝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