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传承人:洪惠君
2018-03-19 13:59
汉族,漳州市芗城区人,1957年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该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中国古老傀儡戏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行当规制,以北调唱腔为主、注重程式化表演做派的艺术特色。至清代时发展成为 “福春”、“福兴”、“牡丹亭”等若干艺术流派。
洪惠君14岁师从木偶表演大师杨胜次子杨烽学习木偶戏,成为漳州布袋戏福春派第六代传承人。1983年在首届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中获得金奖,成为木偶戏表演新秀之一。他继承了福春派布袋木偶戏传统表演技巧,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戏路宽广,不但擅长演各种人物角色,操作动物表演更是惟妙惟肖、逼真传神。他还注重创新,将戏曲、影视等艺术元素融入到布袋戏的表演之中,为传统的木偶艺术注入新的内容与形式。1984年兼任导演,导演的剧目《两个猎人》曾在全国木偶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并在2004年捷克国际木偶艺术节获得最高奖,捧回水晶杯。作为导演,他还多次获得省、市乃至全国优秀导演与剧目奖,如文化部“文华导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性剧目有《雷万春打虎》《大名府》《钟馗元帅》《小圣斗巨蟒》《两个猎人》《森林里的故事》《少年岳飞》等。
1998年,他担任剧团团长后,经常率团到国内外演出交流,并举办木偶表演艺术讲座,让世界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文化艺术。他重视人才培养,一直亲授表演工作,培养的剧团青年演员现在都成为剧团的艺术骨干,他们在全国、省、市的行业比赛中屡获奖项。他还经常领队到偏远山区、学校、部队演出,致力于传授木偶戏艺术,被省人事厅、省委宣传部授予先进个人,为保护传承布袋木偶戏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