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曲艺】答嘴鼓(国家级)传承人:陈清平
2017-03-22 10:25
陈清平,汉族,厦门市集美区人,1935年10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答嘴鼓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答嘴鼓是一种喜剧性的说唱艺术,由最早的市声、念四句、拍嘴鼓等发展而来,流行于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采用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押韵和富有节奏的民间俗语、俚语、歇后语来组织语料,注意情节的敷演与人物的刻画,打诨逗乐,引人发笑,在笑声中表达一定的主题。
陈清平是答嘴鼓的著名作家和艺人。不仅擅长答嘴鼓,还精通歌仔戏、高甲戏等地方戏曲。其创作的答嘴鼓不但说、学、逗、唱齐全,而且融入了单口的厦门说书、多口的答嘴鼓小品以及三句半、嘿啰嗦等民间曲艺,为拓宽答嘴鼓园地,丰富答嘴鼓表演形式作出重要贡献。
1956年,陈清平是厦门灌口中学第一批教师。“文革”期间,他组建灌口中学文艺宣传队,常常自编自演,并创作答嘴鼓、荷叶说唱等曲艺作品和歌仔戏剧本,很受群众欢迎。1978年加入厦门市曲艺家协会,在答嘴鼓大师林鹏祥的指导下,其答嘴鼓创作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共创作答嘴鼓作品《厦门地名学》《梁祝新传》《囡仔缘》《征婚趣谈》《开张大吉》等20多篇,参加市级曲艺征文、演出得奖者19篇,先后出版了《陈清平闽南曲艺戏剧选》《闽南通》,并主编了《集美答嘴鼓》《集美民间故事集》等书。多年来,有不少台湾民间曲艺学者慕名前来与陈清平进行答嘴鼓艺术交流。
陈清平从艺将近60载,先后培养出洪明吉、蔡绍琪、张月萍、王金娜、洪金锭等一批优秀演员和肖德贤、杨建成等一批创作人员。至今已有5代传人,拥有60多名学员。陈清平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曲艺家协会理事。2009年,陈清平获得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曲艺工作50年”证书及“新中国50年曲艺事业杰出贡献奖”证书,2010年被授予“中国通俗文艺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