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两河吊洞砂锅(泸州市)
2018-03-19 13:31
砂锅耐酸碱,保温能力强,透气性好,适用于炖、煮、煨和煲汤等,用砂锅烹制的食品味道醇厚,鲜美异常,色香味俱全,概括为“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盛物不变质”
由于砂锅制作工艺繁锁,生产成本较高,利润微薄,市场竞争力小,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即将成为消失的手工技艺,急需加强保护。
在叙永县的两河镇金华村,生活着一个姓龚的大家族,他们世代靠制作砂锅维持生计,现在这项技术已经传到了龚家第七代子孙。砂锅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它已有了数百年的历史,直至现在它已成为了一种民间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将继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制作砂锅:
1.在当地有煤的地方去寻找白鳝泥,把白鳝泥挖出来运回以后粉细,用箩筛筛成细粉以后加入清水用脚踩。
2.制柸:先在车盘上撒灰,用双手将泥团拍圆放在灰上,在泥团上放一小块如鸡蛋大小的更细的泥块,然后撒灰,用双手拍打成圆饼状,在撒上一层白色陶土粉末并抹上青杠或杉树柴灰;将泥块翻扣在模具上,用双手拍打使其延展至模具的下边缘,再用木板拍打成型,拖光,然后切边,翻转放入灰窝中脱模。
3.晾晒:在屋内凉至半干,再移到室外暴晒直至干透。
4.烧制:炉具构造(1)在地面以下挖两直径为60厘米,深度为50厘米的尖底圆口的土坑;(2)在两个土坑的坑壁中部各埋入一根过风道管,道管一端与鼓风机相连;(3)土坑上口各放上一块圆形铁筛,铁筛上铺上一层厚度为5至10厘米的颗粒状煤灰;(4)用泥锅泥做成一个半球形的炉口罩盖;(5)在地面以下挖两个深80厘米的圆坑作为釉孔。
烧制过程:
(1)将稻草点燃后立即撒上谷糠,快速将煤炭颗粒倒入并盖满谷糠,然后打开鼓风机;
(2)将炉罩盖烧红以后放入砂锅泥柸;
(3)泥柸烧红至黄白色后,迅速用铁钩将其放入釉孔内,立即撒上干木屑或干树叶,在其充分燃烧时快速将一口铁锅倒扣在釉孔上,铁锅沿口用灰堵上,不让空气进入;
(4)待第二炉泥柸烧好后即可启第一炉釉孔内的成品。
砂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炊具,它以其独有的特质,久久流传于世间。砂锅起源甚早,其功能与最初形态甚至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鬲,宽汤文火煨煮正是砂锅烹饪功能的特点。在炊法普遍化的唐宋以前,煮或煨是中国最主要的烹饪方法,而砂锅正是那一时代比较盛行的烹饪工具。时至今日,砂锅任然是煮稀饭,炖肉的好炊具,用它煮出的食品味道醇厚,鲜美异常。它具有浓厚的传统饮食文化,对传承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濒危状况:由于铝锅、不锈钢锅及陶瓷锅的出现,砂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由于制作工艺繁琐,生产成本较高,利润微薄。市场竞争力小,成为即将消失的手工技艺。
保护措施:修缮生产场地,添置电动生产设备,对砂锅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发掘、整理和记录。目前已投入5万元用于生产场地建设和原料精选、产品开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