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640.webp (12).jpg

 

 


毛钦铭,汉族,福州市鼓楼区人,1931年9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评话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福州评话是一种以福州方言讲述故事并有徒歌体唱调的说唱艺术,流行于福州方言区,其源可追溯至唐宋俗讲、唱经,以韵散结合、说表与吟诵相间的风格著称,道具以独有的击节间奏乐器单片铙钹为特色,行艺方式保留俗讲、唱经的仪式特征,表演内容除了历史演义、武侠公案等大书题材外,还包括烟粉、灵怪、传奇以及士马金革、发迹变泰等小书题材。

毛钦铭1947年拜福州评话八部堂之一赖德森的第三代弟子苏宝福为师,成为赖德森第四代弟子,1949年进入福州市评话协会,1960年进入福州市曲艺团,从事评话表演艺术60余年。毛钦铭继承了苏宝福武书文说、刻画人物细腻幽默的特点,其表演风格潇洒自然,善于运用语言、表情来塑造人物,能够演出武侠、公堂、青衣等各门类的评话,被人称为演出多面手。演出之余,他还改编、创作评话,1949年以来自编自演有近百本传统、现代书目。他的作品悬念扣人,情节跌宕,围台紧凑,情理通顺,其中《千金买骨》1982年获全国曲艺会演创作、演出一等奖,《包公判纸伞》《桐油煮粉干》《三兄弟》《左宗棠外传》等均获省市曲艺会演出创作、演出一等奖,其余获奖的代表作还有《智斗靖南王》《耿精忠》《王公判》《好男好女》等。他的作品经常在广播、电视中播放,并录制成盒带、录像、影碟等,很好地推广传播了福州评话艺术。

作为福建省曲艺界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家,毛钦铭热心传授技艺,培养、造就一批新的评话表演艺术人才,其亲传弟子石启勇、张彬官、刘宜威、林信清等都已经是曲艺界名家,拥有自己的书迷。

上一篇:【福建·曲艺】福州伬艺(国家级)传承人:钱振华

下一篇:【福建·传统戏剧】歌仔戏(国家级)传承人:纪招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