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泉州花灯(泉州市)传承人:陈晓萍
2018-03-19 10:32
汉族,泉州市丰泽区人,1958年12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泉州花灯)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泉州花灯主要有彩扎灯、刻纸料丝灯、针刺灯三种类型,是闽南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其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透光性好,蕴含丰厚,绚丽多姿,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特色,还在造型设计、材料选择和扎制技巧上采用许多现代元素。
泉州花灯就其制作工艺,分为三类:一、彩扎灯,二、刻纸灯,三、针刺无骨灯。陈晓萍是老艺人陈天恩彩扎花灯唯一的传承人,从小深得父亲陈天恩的真传。后师从福建省画院画家林聪权学习花鸟画以及金石篆刻,跟随师傅杨长生学习刻纸技艺,把刻纸工艺与彩扎花灯完美地结合。陈晓萍的扎狮、龙灯、各种动物生肖灯、人物灯,造型各异的挂灯、座灯,文化含量高,民族特色浓,工艺流程复杂,共由扎架、置光、裱糊、刻纸、镶线、绘色、装饰七道工序组成。近年来,陈晓萍不断对花灯的制作进行研究,采用了新材料玻璃丝制作花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陈晓萍在花灯的样式上不断翻新。制作彩扎亭灯时,在花灯灯片上运用刻纸、料丝、针刺手法,同时将电子、遥控、光导纤维等新技术设计运用于花灯手中,把形、色、动、声结合,使古老花灯更加绚丽多彩。
陈晓萍的作品多次被选送到海内外参展,并获得各种奖项。2007年和2008年,用玻璃丝制成的“雪人迎春”和“如意鼠”座灯分别获得“创新奖”和“最佳花灯奖”。 2010年,花灯“金玉满堂”被文化部选送到美国纽约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展出。2011年,“折叠龙”、“中秋灯”远销全国及东南亚、港澳台。1988年至2012,陈晓萍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曹玉丽、曹玉梅、卢佳、谢滨龙、吴毅峰等。学徒许秀芳、黄宝玉、张学林、汪四香、金辉、李萍能熟练掌握商品花灯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