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640.webp (9).jpg

 

 

吴彦造,汉族,泉州市石狮人,1926年6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南音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吴彦造1936年师承南音著名师傅苏德兴、高铭纲学艺,代表性作品有南音《桃花搭渡》《扫秦》《海峡情》《侨乡新气象》等。吴彦造全面掌握了南音乐器演奏艺术,特别是二弦、唢呐的演奏,二弦演奏技巧高超,注入充沛的感情,曾被誉称为“闽南第一弦”。他还掌握了南音的“指”、“谱”、“曲”完整的音乐体系,既能演奏又能创作。

吴彦造全面掌握南音创作技巧,编写大量的新南音,谱写大量的南音演唱乐曲,1954年改编、整理高甲小戏《桃花搭渡》《扫秦》获华东戏曲会演大奖;1992年创作新南音《海峡情》《侨乡新气象》参加全国曲艺节演出并获节目奖,为南音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02年,他获得中国曲艺家协会“五十年来对曲艺事业作出贡献”的表彰,2003年其作品《曲艺雅集》荣获中国曲艺荟萃音乐设计奖。

上一篇:【福建·传统戏剧】晋江布袋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李伯芬

下一篇:【福建·曲艺】福州伬艺(国家级)传承人:钱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