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美术】泉州花灯(国家级)传承人:李珠琴
2017-03-22 09:44
李珠琴,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1年12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泉州花灯)第一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泉州花灯主要有彩扎灯、刻纸料丝灯、针刺灯三种类型,是闽南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其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透光性好,蕴含丰厚,绚丽多姿,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特色,还在造型设计、材料选择和扎制技巧上采用许多现代元素。
李珠琴作为灯彩(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在其父李尧宝(“刻纸灯”首创者)左右,耳濡目染,逐渐对传统工艺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她17岁到工艺美术厂当学徒,学习刻纸及无骨刻纸料丝花灯设计和制作技艺。经过其父多年的悉心教导和自己长期的刻苦学习,李珠琴系统掌握了纯手工制灯、刻纸等技艺。后来,她不断创新,创作出上百种形象优美的刻纸图案和造型优美的料丝花灯。
李珠琴制作的花灯不仅饱含家传技艺,还吸收了源于云南的料丝艺术,集刻纸、油漆彩绘、灯艺、料丝镶嵌艺术于一体,囊括了骨架灯和针刺灯的形式,不仅透光性好,还具有折光性能,再加上镂空透雕纸板的精美和油漆画风格彩绘的绚丽多彩,灯光亮时,微风吹动,花灯看上去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李珠琴的作品多次在《福建工艺美术》《厦门日报》《泉州晚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报刊上刊登,其代表作品有《绣球》和《九九归一》等,其中《绣球》于1984年获得福建省二轻厅工艺美术传统奖,同年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九九归一》荣获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
李珠琴在创作不辍的同时,悉心培养灯彩(泉州花灯)技艺后继人才,两个女儿黄婵娟和黄丽凤已熟练地掌握了其技艺要领,其中黄丽凤还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此外,为传承和弘扬民间工艺美术,李珠琴着力收集和整理其父遗留的大量草稿和作品实物,于2004年编撰出版了《李尧宝刻纸选集》。李珠琴以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