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福州评话(福州市)传承人:王秋怡
2018-03-16 13:37
汉族,福州市闽侯县人,1963年8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评话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福州评话是一种以福州方言讲述故事并有徒歌体唱调的说唱艺术,流行于福州方言区,其源可追溯至唐宋俗讲、唱经,以韵散结合、说表与吟诵相间的风格著称,道具以独有的击节间奏乐器单片铙钹为特色,行艺方式保留俗讲、唱经的仪式特征,表演内容除了历史演义、武侠公案等大书题材外,还包括烟粉、灵怪、传奇以及士马金革、发迹变泰等小书题材。
王秋怡16岁时师从福州评话“三杰”之一陈春生,学习陈派评话艺术,1980年开始登台表演,期间接受父亲王东坡亦即陈派开门弟子的指导,进一步完善评话表演技艺,1983年进入闽侯县曲艺团,成为评话专业演员。王秋怡继承了陈春生评话表演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明快,吟唱韵味浓,在陈派所创的内嗓调、英雄调、平嗓调等腔调基础上,再创牵丝嗓调,使得福州评话吟诵调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除了能完整、准确地传承表演《恩怨姻缘》《情天义海》等陈派代表性书目外,她还编排演出了《考验》《戚继光斩子》等新书目,其余代表性书目还有《百花白绫帕》《门前赠钿》《八美楼》《珍珠碧玉锁》《八闽慈善家刘官政》《清官能判家庭事》等,曾获福建省第三届、第四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第三届福建省曲艺节大赛演员金奖,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奖等。
王秋怡致力于福州评话陈派艺术的传承、研究与传播,在演出同时授徒传艺,培养出魏江丽、林峰华、郑文桃、金霞、陈峰、陈小芳、陈倩榕等评话新秀,均已成为骨干演员,并在省、市曲艺比赛中屡获佳绩。王秋怡还在中学开设曲艺课,在电台播讲评话新闻,通过不同方式传播福州评话表演艺术。她表演的书目也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作品被编成专辑,录制成盒带、光盘等,让更多的人分享福州评话的名篇、名段。她曾多次带团巡演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为传播、传承福州评话艺术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