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福州市鼓楼区人,1965年4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永和鱼丸是福州著名的地方小吃,由刘必松于20世纪30年代从台湾永和镇学艺归来后创立,因配方独特,口感松软、清香,深受福州市民的喜爱。


1.jpg

刘景舒自幼跟随父亲刘永祥学习鱼丸制作,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全面地掌握该项技艺。刘景舒长期从事永和鱼丸的制作,一直秉承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以特定品种的鳗鱼为皮,以猪的前腿肉或条肉为馅;鲨鱼经破肚、去头、去骨、剥皮、切块、绞细(或剁碎)、搅拌、加粉后制成鱼泥,再经包馅、煮熟、晾干等传统工艺流程制成包心鱼丸,其用料标准精确到克,皮与馅比例1∶0.35,所制作的鱼丸洁白、松软、清香、味美,深受福州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喜爱。刘景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如把其中一味原料由鳗鱼改为鲨鱼。

2.jpg

自1996年以来,刘景舒每年都携永和鱼丸参加福州市和厦门市等地举办的各类博览会,因其制作的鱼丸有鱼的香味却无鱼的腥味,深受各地市民的欢迎,并获得荣誉称号,如1999年荣获福州市风味小吃“鱼丸”类二等奖,2005年“永和”商标获中国商业联合会重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称号。如今,永和鱼丸不仅深受福州市民的喜爱,还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上一篇:【传统音乐】平地迤沙拉谈经古乐(攀枝花)

下一篇:【传统戏剧】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传承人:陈应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