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统戏剧】黄梅戏(国家级) 传承人:韩再芬
2017-03-21 17:18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再芬,1968年3月20日生于安徽,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五届全国戏剧家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常委。
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 2013年开始,韩再芬主演的大型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正在全国进行巡演。
韩再芬出生在天柱山麓、潜山河畔的县城的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财政局的干部,母亲是黄梅戏演员。 姐妹四人她最小,受母亲的影响,韩再芬在黄梅戏的熏陶下长大,10岁的时候她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一年后,在安庆地区青年演员基本功的比赛中,她就崭露头角,两年后她十二岁时就在团里挑大梁,担任《窦娥冤》的主角。
韩再芬是大众公认的东方美人。她的表演杨玉环醉后的幽怨,窦娥的满腔悲愤,七仙女对爱情的真挚,孟丽君的潇洒自如,以及《女驸马》中冯素贞的灵敏机智,都赢得了人们的称誉。(徽商网评)
从艺三十年来,韩再芬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同她的艺术魅力一样,韩再芬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她同样具有经营天赋,她带领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她也因此成为全国文艺领域的企业家。其实,在全国亿万观众的心目中,韩再芬永远是那个"黄梅仙子"。因为有了韩再芬,一位为黄梅戏而生的女人。(凤凰网评)
.韩再芬在舞台是风姿绰约,扮相俏丽,主要表现在她的唱腔上。她的嗓音甜美,非常适合于演唱黄梅戏,尤其是对黄梅戏女性的娇羞、泼辣的特点富有表现力。同时,浸润着黄梅戏本土的风味,韩再芬的唱腔更具地方色彩。(新华网评)
韩再芬对自己说的两个字就是坚持。不知疲倦、辛勤耕耘在黄梅戏舞台上,她希望黄梅戏能够发扬光大,成为黄梅剧。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和具有时代特点的黄梅剧。(安庆市人民政府官网评)马也先生曾评价韩再芬的《徽州女人》将来会进入中国戏剧史。(马也评)季国平先生曾评价她创造出新时代黄梅戏的"韩派",产生一批"韩派"代表剧目,她有这个条件。
主要作品《女驸马》《莫愁女》《郑小姣》、《香魂》《血狐帕》《桂小姐选郎》《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