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童寺唢呐(自贡市)
2018-03-15 15:34
川南沱江下游的富顺,公元567年因盐设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座才子之乡文风兴盛,底蕴深厚,流传民间的曲艺更是多彩繁荣,其中的“童寺唢呐”,就产生于富顺县童寺镇境内。
童寺因镇内童家寺得名,被周围的老寨、清明寨、栗寨三个寨堡拱卫着,故有“九里三大寨”的雄势。“童寺唢呐”的分布以童寺镇为中心,辐射代寺、中石、古佛、宝庆、东湖等乡镇,可追溯的历史有几百年。
《纪效新书·武备志》中明确记载:“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可见,古时军中唢呐的作用和今天的军号差不多。当时,为官者视其为官器,为商者视其为吉乐,军队将唢呐用于战争,鸣号角振奋士气,皇宫乐队也倍赏唢呐。其实,唢呐的特质定位于民间,生于乡土。
童寺,多的是粮食、牲畜、苦力活,少的是娱乐、艺术享受。而唢呐,给童寺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苦躁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婚嫁和丧葬是人生当中的大喜和大悲,在童寺,婚嫁,有唢呐助兴,那欢快的曲调将人生的大喜推向了极致;丧葬,请唢呐致哀,那呜呜咽咽如泣似诉的哀声将人们心中痛苦的皱纹熨平。
几百年来,遍及富顺童寺及周边的戏曲班社、鼓乐班、民间社火都将唢呐作为伴奏和独奏的主要乐器。有言为证:“唢呐一响,停工歇晌”,“宁听唢呐一响,不要黄金万两”,说的都是民间对童寺唢呐的热爱。因此,无论是“吹喜”还是“吹丧”,只要唢呐一响,便会引得三村五邻群众前来围观、欣赏、品评,在比较之中,分辨出哪个“班”吹得好,哪个人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