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体育与杂技】木板年画(国家级) 传承人:韩建峰
2017-03-21 16:19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记者见到了“韩氏”木版年画的第26代传人韩建峰。韩建峰说,自打记事起,就知道家里有着无数张刻着各类人物、动物图案的梨木版,这些模版,少的有几年或几十年,多的已经是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的物件了。梨木版雕刻的画版,大的有142厘米长、73厘米宽,小的有20厘米长,14厘米宽。有门神、玉皇大帝、灶王爷、神农氏、家谱族表,这些画,线条流畅,大胆夸张,构图饱满,形象鲜明。
解放后,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民心欢畅,木版年画又时兴数年。但随着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等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木版年画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不计其数的雕版被毁被烧,一些模版竟被农民用做了擀面板。改革开放之后,被埋藏的雕版得以重见天日。但由于元气大伤,销售网线中断日久,加之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滑县木版年画陷入了困境。这时,一些外地商人陆续来到前二村,以少则二三十元、多则一两千元的价格买走了大量的古版画面雕版,有的还流失到了海外。此情此景令韩建峰心痛不已,作为“韩氏”木版年画的第26代传人,他一方面对自家保留的40多块年画模板进行整理,另一方面,他耐心说服群众,又回收了30多块模版。
2006年11月25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我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专程来到滑县观看韩建峰的年画模版和印制的年画,他激动地说:“滑县木版年画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一个年画品种,是‘原生态和活化石’,因此它是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它的传承人,一定要保存好现有的版面,以备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