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蜈蚣舞(广东省汕头市 国家级)
2018-03-12 14:06
【名称】:蜈蚣舞
【类别】:传统舞蹈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保护单位】:汕头市澄海区文化馆
【项目简介】:
蜈蚣舞是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其好友石文勇首创。这种舞蹈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蜈蚣的动态和习性,一经问世,便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迅速流行开来,并一直传沿不绝。
蜈蚣舞是一种大型的广场性动物舞蹈,所用道具蜈蚣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全长22米。蜈蚣身躯为扁圆形,用28节硬、软布框衔接而成,宽80厘米,高60厘米,屈伸自如。表演时,一人擎彩珠在前带引,15人执蜈蚣跟随其后,舞彩珠者藏身蜈蚣腹下,弯腰屈腿,运用“双下堂”、“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动作操纵整条蜈蚣蜿蜒穿梭,矫健起舞,变化出“2”、“3”、“6”、“7”、“8”、“水波纹”、“盘梅花点”等造型图案。夜间表演时,偌大的蜈蚣俯仰穿梭,两眼绿光闪耀,躯体通明透亮,剪刀形的红尾巴高高举起,自由摇摆,在伴奏鼓乐和助威焰火的衬托下,更见宏伟壮观,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蜈蚣舞是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同时还能为民俗学和潮汕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目前,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乏人,急需保护。
蜈蚣舞起源于晚清年间,其创始人是澄海西门乡民间嵌瓷艺人陈成锦和石文勇,是融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的广场式大型动物舞蹈。其表演程式完整,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十五人藏身蜈蚣腹下,弯腰屈腿,擎棍操纵蜈蚣蜿蜒爬行,穿梭盘绕。它既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蜈蚣的形态、习性,又表现出一种强烈、稳健、磅礴的气概。这种以蜈蚣为创作素材的舞蹈在全国独一无二,对研究潮汕传统文化和民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都具有特殊的价值。1997年澄海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蜈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