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漳州市)
2018-03-11 08:38
福建土楼营建技艺始自于唐,至明已臻成熟。土楼墙基多为鹅卵石或条石、块石砌筑,它高出地面1至2米。建筑以厚重的夯土墙围合,用穿斗式木构架相对完整地依附于夯土墙并与其共同承重,构成两层以上封闭式围合型的大型民居建筑。生土夯筑的墙体以其厚重、稳定的建筑外壳起到对外防御功能,木结构则以灵活的形式,分割空间,创造独立的功能,形成建筑内景。圆形土楼的屋面为两面坡瓦屋顶,方形、多边形土楼的屋面为悬山顶或歇山顶,府第式土楼的屋面以歇山顶为主。土楼的屋檐出挑较长,以防夯土墙受雨水淋淳而坍塌。土楼普遍采用青瓦盖顶,土楼区有专门制瓦的窑场,大型土楼也往往是自己开窑烧瓦,以保证质量。可以说,土楼的生态材料是古老智慧的体现。
土楼的择址、构筑均按中国传统风水构局,在家族兴盛与安全原则下来进行的,其建筑设计、平面布局非常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系统性,富有现代居家意念。
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的杰作,是中国历史上村落环境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的典范。南靖和华安土楼是福建土楼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巧妙地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风水”理念,为中原夯土技术之传承,以独特的构造和齐全的功能,使得土楼人家世代聚居、和睦相处,承受了时代的动乱与沧桑的变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