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麒麟舞是模仿麒麟的形态动作而形成的传统舞蹈,已被列入海南省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它对传承中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遗存传统习俗,活跃乡村文化,丰富村民生活,增时相互了解,促进人际和谐,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舞是模仿麒麟的形象形态、欢腾跳跃,以展示勇猛、炫耀威风,以烘托气氛、渲染情境的庆典舞蹈。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海口麒麟舞地位尊贵、格调高雅,早先只在达官贵人、富商显宦的小范围中流传。后来,中原战乱,难民南逃,这种舞蹈便随着迁琼始祖传入海南,在海口市羊山地区的古村山寨落地生根,成为一枝独秀的地方性的吉庆舞蹈。

据宣统《琼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年(1740),令郡县选乐舞生120名延师教习麒麟舞,以备合乐之用,”由此可见,清乾隆年间的海口市羊山区已有麒麟舞的习惯。

海口麒麟舞的表演区域在逐渐缩小,传承艺人在逐年减少。随着老艺人年事渐高,后继乏人,这一流行了几百年的艺术瑰宝有逐渐消失的文化担忧。抢救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保存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海口麒麟舞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一乡土舞蹈极具观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文化特点,若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发掘这一文化瑰宝,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价值。

海口麒麟舞,也叫“麒麟送子”,但不是简单的“青童骑麒麟,送子到人间”,而是由乐师8人、舞队7人组合而成。其乐师乃八音弹奏组合,舞队则由元帅、家院、土地爷和4 个天兵组成,人员虽不多,但表演生动活泼,舞姿矫健,场面壮观,声乐嘹亮。

海口麒麟舞分两段:前段是元帅奉玉皇大帝之命,带家院、天兵到尘世,由土地爷前导送麒麟。元帅骑“瑞兽”,左手抚麟,右手挥鞭,降临凡尘,家院高举锦伞,紧紧跟随,天兵高举花灯、鲤鱼灯,护卫其后。土地公左手执令杖,右手拿蒲扇,恭候一旁。于是,舞队先导,乐队从后,恭迎麒麟的事主鸣炮迎接。麒麟在人们的翘头以待中歌舞腾跳,给人一种超凡脱俗,情趣盎然的感觉。

后段为燃炮毕,元帅、家院、土地及天兵在事主家门前随八音之乐亦歌亦舞,亦问亦答。来者歌之舞之,拜之贺之,直至歌舞尽兴,拜贺尽情,直至把麒麟送入厅堂,才到下一家。 


上一篇:【传统舞蹈】海南虎舞

下一篇:【传统美术】龙塘雕刻艺术(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