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黎族舂米舞(五指山市)
2018-03-09 10:44
舂米舞是黎族的民间传统打击乐和舞蹈,广泛流传于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区。以五指山市冲山镇什保村世世代代相传的舂米舞最有特点。舂米舞来源于黎族古时候妇女的舂米劳动,后来发展为娱乐性活动,建国后经舞蹈工作者改造搬上舞台,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奖。
舂米舞是黎族的民间传统打击乐和舞蹈,广泛流传于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区。以五指山市冲山镇什保村世世代代相传的舂米舞最有特点。舂米舞早在清代就已产生,在形成舞蹈之前,仅作为一种通过敲打产生声音来传递黎族婚庆信号的方式。在当时,黎族人在举办婚庆时,为了告之周边临近的村民前来饮酒庆贺,当时有人发现舂米时撞击舂桶的声音可以传播好远,于是就采取了这一方式传递婚庆信号,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俗。后来这种方法逐渐被其它村落运用,在其演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也不断发生变化,村与村之间举办婚庆活动时,也利用敲击舂桶声音的大小强弱比较阵势,看哪个村敲得最响,哪个村的舂桶就是最多,由此这种活动便成为一种习俗。
舂米舞的形成历史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如在丰收的季节黎家妇女舂米劳动的喜悦表现,或者是妇女们在舂米繁忙辛苦的劳动中,为了缓解劳累,提高舂米效率,在挥动木杵时加入一些优美的动作,在木杵与臼撞击出的有节奏的声音中,自娱性强而优美的舂米动作演变成了具有较高艺术观赏性的舞蹈。
舂米舞来源于黎族古时候妇女的舂米劳动,该舞由女性表演,它以杵和臼为道具,通过杵和臼的击打、杵和杵的击打,发出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模拟舂米的劳动过程表演舞蹈动作。具有音乐古朴、舞蹈粗犷的演艺风格。它反映黎族妇女劳动生活的一面,古朴的真实写照。同时,展示了黎族妇女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舂米舞由原来的四个人跳发展为六个人跳,由简单的打法演变为多种打法,通过变换动作,敲打舂桶的不同方位,使音乐和舞蹈达到和谐效果。
舂米舞特色与价值
舂米舞是将生活的舂米动作与舞蹈相结合,节奏轻快,动作复杂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舞蹈中的打击声音,对于探讨和研究黎族原古的打击乐艺术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建国后舂米舞经舞蹈工作者改造搬上舞台,作为海南黎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受到了社会的共同关注。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