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类】苗族芦笙技巧舞“滚山珠” (纳雍县)(贵州省)
2018-03-08 10:14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它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
“地龙滚荆”以前动作古朴雅拙,比较单一,以再现当年年轻人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为主。传说在远古时期,苗族人民的祖先在大迁徙途中来到黑洋大箐,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为了给父老们开辟一条通道,就用自己矫健的身躯从荆棘中滚出一条路让父老们通过,到达黑洋大箐安家落户。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些青年人的功绩,就模仿他们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表演时用6支长约20厘米的铁制梭镖,镖头插入地下,围成一个直径约0.7米的圆圈,或用6只对顶的饭碗装满水摆成圆圈代替梭镖亦可。表演者手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跳跃,围着棱镖或水碗翻滚。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生动技巧,融会到芦笙舞蹈中,不断改进完善。
“滚山珠”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一般在农闲或重大节日活动中表演,特别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花坡和花场节上,苗族同胞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拿着心爱的芦笙聚集到花坡或花场上,载歌载舞。芦笙舞蹈表演是花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展现自我风采,结交四方朋友,同时也能增强苗族同胞的自豪感。“滚山珠”是其中一个优秀节目,动作古朴,刚柔相济,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技巧艺术为一体,有脚踩杆不破之功。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欢迎。
二00六年五月二十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芦笙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