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狮舞(藤县狮舞)

  【类别】:传统舞蹈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保护单位】:藤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藤县狮舞形成于唐开元年间(约公元718年),虽然当时狮子仅供王公贵族们观赏,但狮子威武雄壮的形象却悄然传入了民间,并成了民间神话的产物。民间将其视为吉祥物和威武勇敢、权贵的象征。

  藤县狮舞内容分为两种,采青狮和高桩狮。藤县采青狮,是由蒙江子孙堂醒狮团的老前辈结合狮子的十大神态(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所创编的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舞狮内容。民国初年,由来自广东佛山的吴细牛、陈添二人担任“富炉灶子孙堂队”的打击乐和舞狮技艺的师傅,并与富炉灶子孙堂原班舞狮老艺人逐步创编并完善了一整套采青狮节目、表演技法及打击乐技法。

  藤县狮舞普遍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藤县。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接苍梧,南界容县,西邻平南,北毗蒙山,东西横宽86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土地总面积3946平方公里,这里素有“舞狮之乡”的美称。无论是采青狮还是高桩狮,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当地百姓所喜爱。

  2011年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申报的狮舞(藤县狮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5。


上一篇:【传统舞蹈】厦门翔安拍胸舞(厦门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密洛陀(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