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国家级)
2018-03-07 13:14
【名称】: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
【类别】:民俗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
【保护单位】:天等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壮族霜降节是广西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该节庆主要流行于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等县的壮族德靖土语地区,其节日影响范围包括越南、云南、广西南宁、崇左等地区。这些地区每年都很重视这个独具特设的节日,对这个节日的热情不亚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
壮族霜降节和其它传统的壮族节庆一样,其产生与人们的一年的生产节律相关。霜降节正值晚稻收获,是丰收后的庆祝活动。由于壮族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土司文化,使霜降节由单纯庆丰收节庆活动,发展成为祭祀民族英雄、进行商贸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的综和性民俗活动。
2014年11月11日,壮族霜降节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