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文化”是雷山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该目录是以百鸟衣为蓝本申报成功获得的。百鸟衣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本文仅该服饰包含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  

苗族有一个支系身着百鸟衣,头顶“山”形银饰羽冠装饰,项戴多环太阳圆形银饰项圈。奇怪的是,他们的装扮竟然与蚩尤的“蚩”字非常类似,从“蚩”、“山”字,我们还可以溯及古老的伏羲文化、东夷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骨刻文字,以及上古的天文历法等等


      一、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字中的蚩尤形状  

在山东赤峰关中等地发现有骨刻文,是刻在兽骨上符号,就是一种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

 

(向泽忠摄)  

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论证是汉字的源头。丁再献先生对骨刻文“”研究,研究该文“”的结果是“蚩尤”的“蚩”字,从骨刻文“”演变到甲骨文“”、金文“”、篆书“”,最后为隶书“”,就有了“蚩”的形状  


从骨刻文到隶书,“蚩”字的转变,蚩尤,原本就是一个人形,“蚩”字基本保持了“蚩尤”的原貌形状,即“山”、“止”字头形状。刻骨文“蚩”表面,蚩尤是东夷人,对东夷文化有重大的影响。  


二、蚩尤的皇冠形状及其含义  

 

《说文》:“尤,異也。”“異就是苗、冀、翼,是一个头戴鸟形皇冠的首领……,蚩尤战死归葬的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圹,作形,也就是作異形。蚩尤氏主要居住在古济水流域和沂蒙山区、泰山、九山、苗山,西境达于漳河流域的黎城,北达今河北燕山一带,这就是古冀州。蚩尤战死于中冀之野,是保卫家乡故土而贡献生命,他是东夷民族的民族英雄,是三苗九黎的民族英雄,是太昊氏的悲剧英雄。”“蚩尤的蚩上面有‘’,另有一义是昊日所放光芒,是皇冠形,这时读若,也是字鸟冠的象义。”“蚩尤的異形、形、止形王冠,广泛见于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陶器、玉器、玉圭、王钺、王冠,是正面飞鸟形凸形王冠。蚩尤氏首领都头戴这种王冠,上插三根或五根羽毛。因此,这种羽毛冠又称苗冠,三苗冠,三毛冠。”下图是一个大汶口文化鸟形玉王冠和良渚文化三叉玉器:  


   

大汶口文化鸟形玉王冠(从《三皇五帝时代》〈上〉203页截图)  



良渚文化三叉玉器(从《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研究》215页截图)  


大汶口文化区域和良渚文化区域正是蚩尤氏活动的区域,其文化交织影响到蚩尤的文化,以“山”形文化头顶羽冠是其中的一个特点。  

“山”形羽冠,是一只鸟的形状,蚩尤是东夷人,是阳夷和风夷的后代。阳夷,羲和氏族,崇拜蝶蛾。风夷,鸡妪氏,鸡妪氏崇拜一种鸟,叫“鶺宇”,就是一种皋鸡,尾长二尺多,羽毛有金黄色、白色、银灰色等种类,喜欢栖息树枝上,是古冀州的特产,两个氏族都生活在古冀州境内,蚩尤氏是土生土长的古冀州土著,头戴皋鸡凤冠。大汶口文化区域和良渚文化区域的“山”字形文化符号,既有山的文化,也有鸟的文化。  


三、蚩尤皇冠的文化渊源  

1、太阳连山历  

刘宗迪对《山海经》研究,认为龙山期的山东东夷族发明了七山太阳历,东夷人用东西七对日月山,建立了一个东西方向的地面坐标。只要看看当天的太阳是在哪一对东西山的连线上起落,就能明白现在是第几月,大致又是第几月的第几天。后来又增加了东西横列的南北七对日月山,建立了一个南北方向的地面坐标,用于确定太阳一天之中经过天空的具体位置,作为每天的时钟。所以《山海经》就有了《东山经》、《西山经》、《南山经》、《北山经》、《中山经》,有了海内外东南西北经,以及大荒东南西北经。  

观察太阳七对日月山所在的位置,是在哪一对南北山的连线上,就可以知道当时大概是什么时辰。东西南北各七山,四方的山合计二十八山,形成一个完整的地面坐标体系,年历、月历、日历、时钟可以从中推算。这种用东西南北七连山创立的历法体系,全称是“七连山太阳历”,简称是“连山历”。  

连山历的主要内涵是太阳历,同时兼有部分太阴历功能。因太阳白天东山升,西山落,而月亮是晚上东山升,西山落,月亮每月的盈亏、圆缺、朔望也可以观察到。昼夜的循环,就是日月的交替,可见东西南北各七山,都是“日月山”,是天上的天然日月历盘。  

张远升先生认为这种“七衡六间”的太阳历,早在先前仰韶期的甘肃伏羲氏族就发明了,东夷人使用的太阳历是伏羲氏族后裔扩张带去影响的结果。他在《陶器之道,开天辟地》一文中对大地湾陶器的四种纹样做了研究。  

四种符号为:  

 


A 是连山符,是伏羲连山历的标志。  

B 是逆时针旋转的六芒太阳符,标示七山太阳历的七山六间。  

C 是下箭头,D 是上箭头,是对顶山头。  

 张远升对七山六间的太阳历“连山纹”做了精确解释并命名为“道枢纹”。“道枢纹由三条线组成:春分、秋分的日出点和日落点,连成一条横线。冬至日出点和夏至日落点,夏至日出点和冬至日落点,连成两条对角线。冬至的日出,不可能到半年后的夏至才日落。夏至的日出,也不可能到半年后的冬至才日落。但是如果在冬至的日出、日落之间,夏至的日出、日落之间,连成两条横线,整个纹样就会变成三条横线,无法凝结成一个历法符号。于是地湾一期的伏羲族予以交叉连线,三线相交于中心点,表达三重历法含义。其一,东西对顶山,是伏羲连山历以东七山、西七山为地面坐标的最简表述。其二,中心点向外辐射六线,一如太阳符的六条光芒,是太阳运行每六个月折返一次的最简表述。其三,标示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是太阳年周期的最简表述。”,如图:  




2、蚩尤氏皇冠的天文历法意义  

“七衡六间”的太阳连山历,无论是伏羲氏族发明影响东夷人,还是东夷人自己发明,史家会越辩越明,作为东夷人的蚩尤,秉承了先人的天文历法知识。蚩尤氏族头顶“山”字羽冠,“山”是两个对顶山的一半,是“七衡六间”的“六间”的一半,山”字羽冠除了代表本氏族的鸟图腾崇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标志太阳连山历的山形。《管子》:“昔日黄帝的蚩尤而明天道,得大常而擦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的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可见,蚩尤知晓天文历法,并把它献给了黄帝。头顶“山”字羽冠表示自己氏族是智慧的通晓天文历法氏族。  


四、百鸟衣苗族与伏羲氏、女娲氏、羲和氏、蚩尤氏的关系  



 

 


中部苗族,有一个支系,她们身着百鸟衣,头戴“山”形银饰羽冠,她们主要分布在雷山县的达地,丹寨县的雅灰,榕江县的摆贝一带。着装特点,身上是蚕丝绣成百鸟衣,下身是白羽鸡毛飘带裙,像一只凤鸟,头戴“山”形银饰羽冠,也是一只头朝下的飞鸟,表面了她们崇拜鸟,是鸟图腾的后裔,她们的苗语也自称为“鸟的民族”;身上两手与身体形成一个正山头,与倒山头的银饰羽冠,形成一个“六间”太阳芒。  

这个支系苗族有个神话,说雷公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弟兄,“雷公”即“雷神”源于古代的“雷泽氏”,其首领称雷公。雷公是比较了解雷电与河水变化的人,雷公的形象为“形雷兽巨鳄与人首合一,足迹高大”(这是龙的雏形,今天可以理解为生活在大水边穿鳄鱼皮的人),这个人就是“太昊氏”的先祖。燧人氏后期有个女子叫“华胥氏”在水草丰茂的雷泽畔踏着这个男子汉的大脚印,以后就生了“伏羲氏”,后人叫“太昊伏羲氏”,“太昊伏羲氏”以凤鸟为图腾,历史学家认为“太昊伏羲氏”是苗族的始祖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家李辉也证明如此  

仇夷氏种葫芦,食葫芦,以葫芦为容器,藉葫芦之形思想天形,形成天道的壶天和盖天范畴,因此得名盘瓠氏(盘古氏)。仇夷氏和雷泽氏是联姻族。  

太昊伏羲氏在水边通过观察雷电的出现、鳄鱼的出没,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以用于指导生产,说明太昊氏族很早就从事禾苗农耕生产。为了更好的服务生产,伏羲氏观察山像,制定太阳连山历,用于观察一年的四季变化,月的朔望,日的昼夜交替。以后又立杆为表,杆木纪历,观察日月之白天黑夜以定阴阳,观察太阳与白斗星四季变化以定八卦,创制了“太阳十月历”,即一年只有十个月,每月有36天,一年360天。  

中华民族始于风姓,风姓源于枫树。伏羲氏,风姓,与伏羲氏同时代的有个女娲氏,也是风姓。女娲氏占月,即通过观察月亮的一年变化,得出一年有13个月或12个月,一年太阳历有365天。她发现伏羲氏的十月太阳历不太准确,于是在伏羲氏的360天上补了5天或6天,成为平年的365天,闰年366天,这就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的本质来历。伏羲女娲时期,发生了洪水滔天灾害,两个氏族想了办法,制作葫芦木排,让两个氏族人躲进葫芦木排在洪水中漂荡。洪水过后,两氏族人互为通婚联姻,共同繁衍后代,这是“兄妹通婚”传说的故事演绎,其实,这时的婚姻已经进入到了氏族外婚制状态。  

伏羲女娲的后代叫羲和氏,羲和氏崇拜娥皇,也就是蝴蝶,苗族始祖蝴蝶妈妈的故事源于此。羲和占日,考定星历,敬授民时。羲和的后代有少昊氏。少昊氏分前少昊和后少昊两个氏族时代。蚩尤是前少昊的未位首领,史书称“蚩尤,少昊之末”。蚩尤是九黎之君,以少昊氏为主体建立蚩尤九黎炎夷联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有杰出贡献的始祖之一。  


五、结论  

今天,这支百鸟衣苗族仍然用古歌来传唱自己的雷公、蝴蝶、央公、尤公祖先,他们仍然从事古老的稻作生产,常常使用观察太阳的连山历、燕子飞来飞去和桐油树开花结果等物候历来指导生产。  

她们身上的 “蚩”字装扮,是蚩尤的化身,她们承认自己就是蚩尤的子孙。她们从古老走来,身上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踏着泥土和稻谷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好好认识她们吧。  




(作者简介:侯天江,苗族,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民间手工技艺类】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贵州省)

下一篇:【传统技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