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工技艺类】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贵州省)
2018-03-07 10:42

古法造纸之乡——石桥

古法造纸的流程——晾纸

古法造纸流程——清洗构皮

制作好的纸成品

做花草纸
文/图 黄晓海
丹寨县,素有“云上丹寨”之称。上千米高海拔和61%森林覆盖率带来的,不仅仅是风起云涌、峰峦叠嶂的自然景观和纯天然的森林氧吧,还隐藏着众多几乎与世隔离的原生态苗族文化。
丹寨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石桥白皮纸,看上去朴实无华,甚至略显粗糙,但其柔韧性极好,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是书画创作的上佳纸品。
在当地人王传胜简陋的作坊里,历史似乎在这里凝固下来。原始的工具,传统的方式,更像是他与祖先的一次通灵。
石桥古法造纸工艺复杂。最初的原料来源于构树,构树的树皮纤维长、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易于成浆,是制作白皮纸的上好原料。
每到造纸时候,王传胜就会翻山越岭,深入丛林深处,采集构树皮。砍伐回来的构树,要进行剥皮,才得到最初的构皮。
王传胜把晒干了的构皮按长短粗细不一,分捆打好,放入水中浸泡,称为水沤。
水沤后的构皮经过熟石灰水的浸泡,即将经历水与火的磨砺。腾腾升起的火焰撩拨着偌大纸甑冰冷的底部,要想煮熟满满的一甑构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石桥村南皋河,清幽的河水,养育了石桥世代苗族人。河边,两个苗族妇女正在清洗构皮料。
洗好的构皮料要一打一打地排放在河里浸漂一个星期使其漂净漂软,将料挤干,再放到清水里清洗,去掉构皮中的全部渣滓。再经打料、囊洗,棉絮状构纤维丝丝毕现。
王传胜将构纤维置入兑有能将纤维粘连起来的滑药水中,搅拌均匀便成为可抄纸的纸浆。
竹帘在水槽里来回地摆动,纤维形成的薄纸就粘在了竹帘上,将纸粘贴在准备好的平板上,一张一张的叠在一起,一千张为一墩,如此反反复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传胜的双脚,在这里留住了时间的脚步。
抄纸,王传胜与时间的一次赛跑,是手工与历史时空亘古地较量。
压纸,王传胜沿用的是最古老的劳作,两根树桩做支架,一根钢丝,一根木棍,支撑起一个简易压纸机,也支撑起一项古老的手工。
一掰一压,都使尽浑身力气,渺小的双手,不卑不亢的抗拒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贴纸、烘焙、揭纸、打捆,纸的故事在此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