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竞技类】侗族月牙铛(天柱县)(贵州省)
2018-03-07 10:36
月牙镋留存于天柱县高酿镇老海村。该村位于天柱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这里群山峻岭,沟壑纵横、林木茂盛、溪涧交错。
在清朝道光年间,武术大师龙大正根据自己习武多年的经验,为御敌、擒兽、健身而创造月牙镋。月牙镋呈弯月形,大小不等,一般为10—15公斤,径长2-3尺,柄长3尺,用硬木制成,外形又如一对粗壮、锋利的小牛角。镋尖有倒勾刺,镋背镋心分别安有状如斧镑铖的刀片一边一块,有的安有2—3块,两冀都有,月牙镋主要用上好的钢材反复铸练而成,又称月牙冀齿镋。其武术动作威猛,刚劲有力,表演时身械并用,呼呼生风,动作招式有“水中练塘”,“雄鹰叼鸟伙”,“金箭离弦”,“神猴捞月”等。训练和表演时主要分镋尺对打,镋棍对打,镋镋对打,单人咬镋,单人抛镋,单人扫镋,集体混打等十余种。
月牙镋传承有严秘的规矩,自龙大正师祖首创以来已经过六代传承,第二代龙孔卜,第三代龙天标,龙天福,第四代龙长森,第五代龙必先,第六代龙安凡,龙庆炎,均在本寨龙姓之间传承,传内不传外,月牙镋是侗族民间传统武术之一,属杂形兵器,是研究古代兵器、武术、狩猎、农猎、习俗等重要的历史符号。
侗族聚居在湘黔桂毗邻地区,河川纵横,山高林密,古木丛生,洞多潭深。为了战胜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从古至今,侗族民间都热爱习武。据传,月牙铛武术在清朝道光年间,由武术大师龙大正发明创造,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
传说有一年冬天的一个午夜,老虎摸进侗寨,先吃了一只猪仔,然后跃进侗家叼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龙大正闻讯,拿起一把掏牛粪用的钉耙就追。在乡民们的帮助下,最后将猛虎杀毙。从此,他根据钉耙的原理,专门打制对付凶猛野兽的月牙铛,将所学武术融会贯通创造出月牙铛武术套路,于农闲时传授给侗家子孙,月牙铛流传至今。
月牙铛武术动作威猛,刚劲有力,表演时身械并用,虎虎生风。动作招式有“水中练塘”、“雄鹰叼鸟”、“金箭离弦”、“神猴捞月”等。即主要分铛尺对打,铛棍对打,铛铛对打,单人咬铛、单人抛铛、单人扫铛、集体混打等十余种。
器械月牙铛,呈弯月形,大小不等,一般重10-15公斤,径长2-3尺,柄长3尺。铛尖有倒勾刺,铛脊铛心分别安有状如斧的刀片,一边一块,有的安装2-3块,两翼都有。月牙铛主要用上好的钢材反复锻造而成,又称月牙冀齿铛。
月牙铛器械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器械,属杂形兵器,具有群众性、娱乐性、艺术性等特点。月牙铛武术为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较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在表演中,主要是击刺、架隔、扑、拍、拿、遮、握、转、支、拦等动作,利于强身健体、松筋活血。艺术性强,表演时刚柔相济、内蕴深刻、粗犷豪放,武与舞融合,力与美相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