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鼓节是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苗族独特的传统祭祀节日活动。 据口碑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研究,水鼓节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相传,某年,由于久旱不雨,田土干列,溪水段流,有位叫告翌仲的老祖公为寻找水源来到了今天起鼓的地方挖井取水,不慎被倒塌的泥土掩埋死亡,当天晚上他托梦给他的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就让他在此长眠。第二天,子女们便带上香纸前去“坟”上祭奠,随后便普降甘露。从此之后,每当遇到久旱不雨,当地的人们便邀约来到今天起鼓的地方,进香烧纸,必显神灵,于是相沿成俗。现在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当地的人们都要来到老祖公被掩埋之地举行“起鼓”仪式,祭奠告翌仲老祖公,祈求风调雨顺,祝愿后世人丁兴旺。

水鼓节活动分两部分举行:

第一部分:即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起鼓”仪式。当天上午,身着女人衣裙,头带斗笠、倒披蓑衣,脚穿草鞋的众多中年男子敲击着木鼓、抬着一支绿头公水鸭、萝筐和酒坛从“甘栋榔”(苗语,寨中一地名)出发,挨门逐户的行走,当地人称之为“走寨”。“走寨”的目的是把各家各户捐赠的祭祀物品酒和香纸收集起来。之后,众男子抬着收集起来的祭祀物品来到村前的小溪边即老祖公被掩埋之地举行“起鼓”仪式。“起鼓”仪式庄重而严肃。仪式由寨中一位德高望重、人丁兴旺的老人主持。在“起鼓”仪式上,老人右手拿着一把刀,左手拿着一只鸭子,一边吟颂,一边把鸭子杀死,并把鸭血洒向四周,众人则在一旁焚香烧纸,酌酒敬主,以祭先人。参加“起鼓”仪式的众多男子便在小溪边煮食鸭肉。之后,由两男子抬着木鼓置于小溪的中央,众男子在溪中一边踩鼓,一边拊水掷泥嬉戏。“起鼓”仪式只允许男子参加,同时,有村规民约规定,这一天做农活,如挑水、挑草不能用木杠,只能用手提,如不照章办事,将受到惩罚,“起鼓”祈雨之目的将不灵。“起鼓”仪式结束后,众男子抬着木鼓回到“甘栋榔”,举行简短的踩鼓活动,寨中老人用酒回敬参加“起鼓”仪式回来的男子。

第二部分:即之后的第二个丑日,全村的男女老少自发的来到大稿午寨边坝子里踩鼓,此日最为热闹。活动期间,革东社区及其相邻的台江、镇远、施秉等地的同一服饰数十个村寨的上万人都穿着盛装前来踩鼓。踩鼓时,木鼓置于踩鼓坪中央,由鼓手敲击,众人围之而舞。内圈多为姑娘和新媳妇,少则三五圈,多则七八圈,人人均为盛装,光彩照人;其次为穿着长衫、戴着墨镜的中老年人;外圈则为身着家机布衣的青年后生,寨中年青女子还向前来参加踩鼓活动的人们敬酒。

活动期间还有举行斗牛、赛马、斗鸟等活动。夜间歌声不断,老年人以酒歌、古歌为主,年青人则情歌声声,不绝于耳。

活动持续三天,其间姑妈和姑爷还须挑着一只公水鸭子、酒和肉等礼品,带着儿孙回舅家来祝贺节日。

“苗族水鼓节” 是苗族祖先崇拜和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祭祀活动有较强的独特性, 活动以祭祀为主题,以祈雨为内容,以水溪里和场坝中的踩鼓为鲜明特色,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区域文化的特殊代表性,承载着该支系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近年来,随外文化的不断浸入,部分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意识减弱,对传统的节日活动产生了陌生感和距离感,参与活动的人数减少,部分活动空间环境的消失等,加剧了水鼓节活动的衰退,使节日的主体活动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一古老的苗族民间文化活动将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

古老的水鼓节

古老的水鼓节

古老的水鼓节

古老的水鼓节

古老的水鼓节

古老的水鼓节



上一篇:【传统音乐】诗词吟诵(福建省市)

下一篇:【岁时节令类】苗族牯藏节(雷山县)(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