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端午节(上海市)
2018-03-06 09:05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又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传播至华夏各地,吴越之地在此日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现在,端午节已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宝山罗店地区的划龙船源于端阳龙船竞渡的民族习俗,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成为长三角地区端午时节的经典民俗节目活动。划龙船向“以表演为主”,比招式,不比速度。与此同时,陆上表演也是丰富多彩,民间表演形式多达十几种,故每年罗店龙船,总会“引方圆百里之民众,呈万人空巷之盛况”,既全面传承了吴越地区龙船之特色,又有诸多地域文化风格。
中国民间早已认识到端午节后即将进入夏季,届时虫类孳生,传染诸症蠡起叠出,故常取驱邪避疫措施,如室内烟熏中药,胸前悬挂香囊用于祛除四时秽浊不正之气,故古代另有卫生节之称。我国早在2000余年前汉代马王堆出土文物发现香囊,按当地楚地习俗尽佩香囊,晚睡香枕能健身、益寿。传统香囊常用配方为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经上海华东医院科学试验发现,一些人群吸入香袋内芳香气味能诱导呼吸道增加局部免疫SIgA分泌,增强粘膜应答提高抗感染能力,减少呼吸道传染病,而苍术确实是杀灭、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主要药物,并发明相关配方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