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上海市)
2018-03-02 10:21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先后发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相排字技术,这些都与汉字字体的定型、传承、创新、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印刷术高度发展的宋代,当时雕版印刷术被广泛使用,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汉字印刷字体逐渐形成一个既区别于书法审美又与之息息相关的特殊领域。
自19世纪中期西方铅活字印刷术回传我国并汉化以后,图书、报刊正文主要采用宋、楷两种字体印刷。随后独立创制了仿宋体,引进改良了黑体,前者主要排印正文,后者主要用作标题,从而形成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其中宋体字为出版物的主流字体。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沿用百余年的铜模铅字,其字体、字形陈旧杂乱,且异体、变体混合使用,严重影响印刷质量和阅读效果。
为使汉字印刷字体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文化部于1959年指导上海率先进行“印刷字体改革”。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基地,集聚沪上美术创意有功力、书写正楷有造诣、雕刻字模有经验的三结合人才,整旧、创新并举,制定并贯彻《汉字印刷字体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以五年左右的时间,相继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的重新设计创写,总计达八万字。
目前这些字体已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结合,成为发明“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相排字技术”的原创母体。同时普遍进入海内外汉字字库,派生再造出千姿百态、各有特点的后代宋体、黑体、楷体和仿宋字体,为多种媒体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