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上海市)
2018-03-01 10:25
石库门里弄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弄堂一般都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涌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这种住宅供避难华人居住。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设计师将江南民居建筑与欧洲的联排式规划格局相结合,创造出了这种中西合璧的新颖建筑样式,
1910年,租界当局公布《公路、建筑等章程》,规范了里弄住宅要求,从图纸设计、建造登记、材料预制、装饰艺术到营建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石库门建筑的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二层楼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保留着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这种建筑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自成一统。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这种式样的建筑被上海人称为“石库门”。
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对空间人性化尺度的把握,广泛采用城市住宅建设新技术与新工艺,且整体采购,批量建造,技术工艺构件化、流程化,形成了节约型、工业化的住宅建筑营建方式。这一营造技艺的丰富性、创新性特点,构成独特的海派建筑技艺。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样式,它是上海人开拓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新生活,是一种走向新文明的标志,同时极具意义的是,为上海城创造了一道前所未有的别致的城市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