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手工织带技艺(上海市)
2018-03-01 10:15
自南宋年间黄道婆的纺织术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之后,松江府下辖各地“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织布、织带普及千家万户。
民间织带流传至南汇万祥等地已有200多年历史,清末明初,大多农妇娴熟织带,传人众多,在万祥地区的7个行政村里至今仍有流传,特别是万隆、万兴、万宏、新建等村较为活跃。较有代表的是万隆村织带高手盛金娟上下四代传人和周围邻妇,经常经纱织布,交流技艺。
过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裤带、袜带、作裙带、背带、各种打包带、新娘出嫁打铺盖带,担盘上所系各种织带,都离不开民间编织,民间织带因此在历史上曾是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据清雍正年间的《钦志》史载:“男子耕获所入输官偿息外……其衣食全赖女红”,“妇女纺织佐衣食”。
万祥乃至整个南汇地区的民间织带,技艺精湛,经过历代农妇的艺术积累,形成了机织300毫米的宽带和5毫米的狭带。宽带的款式,有荠莱花、曲龙、银链、三羊、王字、三羊等10多种;狭带的款式,有腰菱带、横子带、迈字带、枣花带等1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