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海派盆景技艺(上海市)
2018-02-28 09:41
海派盆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一个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蕴含文学和美学,并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分布范围主要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各县市。上海地处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带,长江由此处人海,水陆交通方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文化发展都是海派盆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据考证上海盆景有400多年历史,集众家之所长,在学习和研究我国传统盆景艺术的基础之上,师法自然,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成了海派盆景艺术。
海派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格律,无任何程式,讲究自然入画,精巧雄健,明快流畅。海派盆景分枝有自然式与圆片式,虽然有些树木盆景成圆片,但与苏派、扬派的云朵、云片不同,主要表现在片子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等方面,且分布自然、聚散疏密,注意变化,因此形式仍倾向于自然。海派盆景还以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的古木为摹本,参考中国山水画的画树枝法,因势利导,进行艺术加工,赋予作品更多的自然之态。因此有“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海派盆景是我国首先使用金属丝加工盆景的流派之一。采用金属丝缠绕干、枝后,进行弯曲造型,剪扎枝法采用粗扎细剪、剪扎并施,成型容易,成条流畅,刚柔相济。海派盆景的造型形式比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因此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临水式、悬崖式、枯干式、连根式、附石式,还有多于式、双干式、合栽式、丛林式,观花与观果盆景。此外还有一种“点石式”盆景,在树木盆景内结合树干的蟠曲,根系裸露配以山石,以增加山野情趣。
三林镇古称筠溪,镇西称筠西,庞家宅处筠西村内。如清末民国时期的庞松舟,庞上达、庞志余等当地历史名人都出自筠西村庞家宅。筠园树石盆景园就坐落于此。园主庞燮庭,祖上九代中医史家,业余研究制作养护盆景艺术,祖传至今的元、明、清盆景古盆现留存十几个。其祖上把家中庭园取名“筠园”,园内传有百年以上的盆景黑松一盆,园栽造型黄杨一棵,紫薇两棵造型、腊梅古树一棵等祖上传流至今的造型古树。庞燮庭用庞家祖传的树桩盆景栽培法,加上家传《芥子园画谱》的中国山水意境和中国赏石文化相结合,继承并创新出海派盆景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