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清朝末期,上海民间流行起了用面粉捏成色彩鲜艳的物品作为供果,具有海派风格的上海面塑最初就是从这种手捏花色糕点“面花”演化而来,已有百余年历史。

  有着“面人赵”美誉的面塑艺术家赵阔明是海派面塑的代表人物,他研究创制了不裂、不霉、不蛀的面塑,尤其擅长塑造戏剧人物。在将面塑这种民间小玩意儿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海派民间工艺品的过程中,赵阔明可谓是功不可没。1950-1960年代,他系统总结了面塑制作的“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后来又总结出“立身披戴法,人体多形传神法”等多种口诀方法传授后人。这套技法的形成又引申出许多新的技法,使面塑有可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相貌神态以及各种材料(如人物所穿衣物的毛线、绸缎等材料)的质地。

  海派面塑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服饰飘逸、质感丰富。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是海派面塑的四大审美特点。相较北派面塑的古朴、粗犷、豪放、深沉,海派面塑艺术更多地体现出了细致、优美、婉约、精巧。


上一篇:【传统音乐】华阳顾氏古琴(沈阳市)传承人:印文男

下一篇:【传统美术】海派盆景技艺(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