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上千年悠久历史


“亚古城是雄县雄州镇的一个古老的村庄。以这个村庄命名的亚古城音乐圣会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发起的,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朝永乐年间,亚古城音乐圣会曲谱就已入编《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清代时还曾受到乾隆皇帝的御封。”史军平介绍说,“雄县古乐这个‘音乐会’跟现在的音乐会意义不同,它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演出组织,农闲时,大家自发组织到一起,进行义务演出。”

“很多人不了解,雄县古乐的讲究可不少,很多曲目都文卓典雅、大悲大喜、各具特色。其中,文场套曲中的《孔子探颜回》已有2000年的历史,曾在明代被纳为宫廷曲目。” 史军平说,你越是走近这种“古乐”文化,越是能被他的魅力吸引,“希望随着申遗的成功,这种艺术形式能为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喜爱。”

据悉,雄县古乐系民间鼓吹乐之北乐支系,流传于雄县民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宋元时代,兴盛于明清时期,繁荣时曾有民间音乐会二三十家。古乐曲调古朴悠扬、气势雄浑,大有燕赵文化的慷慨悲壮之风,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典民族音乐的原有风貌,是古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雄县古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决心传承非遗


自小就是古乐爱好者的史军平,1984年正式加入亚古城音乐圣会,师从亚古城音乐圣会传承人王志信,学习工尺谱的韵谱和笙管等乐器的演奏。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亚古城音乐圣会的骨干,并于2004年开始,一直担任亚古城音乐圣会会长,多次带领会员参加国际性、国家级、省市级大型音乐文化活动。

“目前,我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史军平说,传承过程中,有一些亟待克服的困难,一是年轻人觉得花大量时间来学习“古乐”,不如自己出去工作或搞经营收入高;二是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太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报名学习的人数很少;三是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无法保证练习的时间和效率;四是资金短缺,有些活动甚至都是会员自费筹措服装和乐器参加的。

“我是真不忍心看到我们民族文化瑰宝就这么没落。”史军平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些问题,将这项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他从2015年开始整理资料、写申请报告,并于当年11月份将相关资料上报,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宣布我入围的时候,我还是挺激动的,有了这个‘头衔’,传承起来可能会相对比较容易点。”




送“古乐”进校园


为将现存的80多首曲目更好地保存下来,史军平一首首整理、记录,并专门请人用毛笔工整书写在册页上,便于大家翻阅学习。

史军平介绍说,因为古乐演奏采用的既不是简谱也不同于五线谱,而是一种传统的工尺记谱,这种谱只记录乐曲的骨干音,后人要想学习,需要在前人指导下先学念唱乐曲,念唱中还要对工尺谱进行处理,然后才可学习演奏。“这种古乐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学会的,所以要求学习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虽然入选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但是我知道我的艺术水平还需要提升,有的细节还拿捏不准。”史军平表示,他已经与一些高等音乐院校的教授取得了联系,今年他想重返校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同时,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进展,民间艺术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史军平说,他将采取送“古乐”进校园等多种方式,从娃娃抓起,从身边抓起,尽最大努力将雄县古乐发扬光大。

在史军平的影响和带动下,附近村颇受百姓喜欢的音乐会、舞狮等民间艺术也开始整合队伍、重拾锣鼓,为雄安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上一篇:【非遗动态】民间艺术: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张琳

下一篇:【非遗动态】河南太康民间美术大师吴培中:全家传承四项“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