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段桂荣,男,户县,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传承人

段桂荣 五竹镇东索村人

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

段桂荣出生在五竹镇东索村的古建世家,他的家族从明代开始就从事古建营造,自段桂荣以上三代,都以古建经营为业,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刨木凿卯、合门套窗、修房建院等农村的木工活非常熟悉。

虽然熟悉,可段桂荣年轻时的理想却不是当木匠而是成为一名画家,并渐渐掌握了山水画、油彩画的绘画技巧,对中国古代建筑造型、古建油饰彩画以及皮影、木偶等的制作方法也有些许了解。

也许是命运使然,18岁的段桂荣就开始扛着工具走街串巷,以为即将结婚的女孩打造炕箱,并在箱子上画一些花草画为生,在庞光一代很有名气。1979年进入户县工艺美术公司任漆器木器厂技术员,学习掌握了漆器知识和小木作制作技艺。改革开放后,开始从事古建营造工作,向长辈学习各种古建知识,特别是关中构件制作技艺,开始掌握制作大木作的各种梁架结构及小木作作法。

1991年,在著名书法家雷珍民的推荐下,段桂荣前往宁夏灵武市主持灵武高庙古建筑群的复建工作。后来组建了自己的古建队伍,成立了古建营造作坊,先后承接了丹凤花庙、蓝田水陆庵、牛首山、财神庙、大唐芙蓉园等古建工程,还于2012年设计施工了自家门口的东索村烈士纪念馆。

令段桂荣高兴的是,受他的影响,两个儿子和外甥都对古建活儿很感兴趣,并跟随自己学习。徒弟们善动脑筋、心灵手巧,一学就会,如今也是行内有名的古建高手。

东西往大了做不容易,往小里做更不简单。段桂荣不但掌握了大木作的制作技艺,而且能制作小模型,他用一双巧手将大明宫、大雁塔、钟鼓楼等古代建筑微缩在方寸之间,同时还制作了民间结婚用的轿子、宫灯、笔架等。

如今70岁的段桂荣身体仍很健朗,能把手艺传承下去是他的心愿。段桂荣希望现在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对下一代是一种激励,让他们知道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上一篇:【传统技艺】“南茂号”酱腌菜制作技艺(高陵区)传承人:马杰

下一篇:【传统医药】御医堂肠胃病三元疗法(莲湖区)传承人:陈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