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方糕花板雕刻(吴兴区)传承人:柳树民
2018-01-13 14:25
柳树民,男,吴兴区,方糕花板雕刻传承人
穿过幽静的前庭,推开厨房虚掩着的木门,一股糯米蒸熟后的清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冒着热气的方糕,实在让人垂涎,刚出蒸笼的方糕,轻轻咬上一口,松软可口,糯而不粘,淡淡的甜味不会让人生腻。
而方糕的制作者柳树民正将蒸熟的方糕翻身,忙得不可开交。柳师傅是八里店镇戴山西泮村人,今年72岁,年轻时跟着姨夫张仰青学习糕团制作,至今已40余年,早已是村里有名的糕点师傅。
做方糕前,要先将米浸泡一段时间后,碾成米粉。“做方糕用的米粉是最讲究的,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十分重要。”柳师傅告诉记者,米粉的比例影响到方糕的软糯程度以及甜度。为了达到最佳的口感,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米浸泡的时间以及糯米与粳米的比例也会随之改变。
说话间,只见他筛粉、定型、印花、蒸糕,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方糕制作。记者看到,四四方方的方糕上印有红色的花纹,有吉祥如意的文字,有生动形象的图案,或简单,或复杂,花纹题材丰富多样。正是这些文字图案,为方糕注入了文化的底蕴,让家乡的味道更加浓厚。
柳师傅告诉记者,方糕的图案由专门的印花模板压印而来。方糕的印花模板有的是从店铺中购取,有的糕团师傅则会自己雕刻。而柳师傅不仅从姨父张仰青那学到了蒸糕的手艺,还学到了高超的方糕花板雕刻技艺。通过多年来长期实践,他的技艺不断提高,所刻的题材愈发丰富,生动形象,刻工精细,具有独到的民间艺术特色。
“方糕花板的雕刻为单
线阴刻,图案都要反着来,雕刻时要格外注意。”柳师傅拿出了自己制糕时常用的印花板,向记者一一展示。方糕制作是数块成一版,由于这个特点,一块花板的内容,往往是具有关联性的一组。
柳师傅的雕刻的方糕花板,图案素材十分丰富,涵盖了花草、瓜果、鸟兽、虫鱼、器物、人物及装饰性文字等各个方面。构成的图案内容多具有传统的吉祥含义,如麒麟送子、状元及第、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凤穿牡丹、年年有余、双喜临门等。
在构图手法上,由于一块糕面的幅度有限,画面的线条一般都很简洁,但柳师傅能抓住人物、器物的主要特征,以寥寥数笔便构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各种形象又都能作了巧妙的变形,不追求惟妙惟肖地形似,但却十分传神,显示出一种简朴、稚拙而有趣的格调。一组集鱼、虾、鸳鸯、欢喜团的方糕花板不仅趣味十足,而且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2008年,柳树民的方糕花板雕刻入选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柳树民还被评为了第一批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方糕在农村地区有着节节高的好寓意,是当地人结婚嫁娶、过年做寿等必不可少的节俗、礼俗食品。柳树民制糕手艺精湛,方糕上的图案丰富精致,所以向他订购方糕的人络绎不绝。
在厨房的墙上,挂着一块不小的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近期方糕预订的数量以及需要的时间。柳师傅告诉记者,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2000多块,凌晨三、四点就要开工了,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正月里。“从雕刻模板到制造方糕,跟方糕打了几十年交道,现在做方糕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得一直做下去。”刘树民说道。
此外,柳树民的妻子孙阿姨擅长欢喜团子的制作,和方糕一样欢喜团子是本地结婚嫁娶常用的礼俗食品。红绿相间的色彩,顶端配有海棠花、竹叶、文字等的独特造型,十分精致巧妙。正是这些拥有一双巧手,又几十年匠心不变的手艺人,让我们的乡味与乡俗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