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盛志林,男,安吉县,打蛮船传承人


盛志林和他的打蛮船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梅溪镇白云社区73岁的老人盛志林清清嗓音,“调试”了一下看家机器,准备开唱了。“观音为救蔡状元,化身要做女多娇。伸手摘了一片杨柳叶,顺手放在水中漂……”盛志林如舟行水一气呵成地唱了下来。

在他面前是一方元宝似的小船,名为“蛮船”。从何得来?盛志林说那可是“观音制造”。话说明朝嘉靖三年天下大水,之后又是大旱,河南韩家湾人韩文举家里已是当光卖净,无米下锅,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卖儿鬻女的场景,十来岁的姑娘顶多就卖10个铜子儿。韩文举家有娇妻,被江南粮贩子张湘莲看上了,为了生活韩文举被逼无奈将娇妻卖给了张湘莲。

可是,妻子现在已身怀六甲,与张湘莲船行到江阴地界,止不住悲伤痛哭起来。恰好,韩文举的哥哥韩武举运输漕粮也来到此地。韩武举知情大吃一惊,赎要弟妹不成,索性一炮打散了张湘莲的船,抢回了弟妹。

一仗好打事难收,张湘莲朝堂之上有严嵩作靠山。为报仇,张湘莲央求严嵩发朝廷之兵前来捉拿,韩武举义救弟妹的行为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见状,迅速派四大金刚和八大仙人来救,并送一叶小船助韩武举和弟妹沿路乞讨回家,此船以后名唤“蛮船”,每到荒年,人们就以打蛮船作为乞讨之技。

盛志林回忆,这段故事也是年轻时候拜师听来的。在他的蛮船上,有两行字很难辨识,这是由他用下面的诗句拼字得来:

拐李先生道德高,钟离盘石把扇摇;洞宾背剑清风客,果老骑驴过赵桥;国舅手执阴阳板,湘子云中吹玉萧;仙姑敬奉长生酒,采和花篮献蟠桃。

其实年幼时,盛志林也是专门学来这门手艺吃百家饭的。12岁时,他在小溪口村茶馆里拜赵纪清为师,师傅见他说唱功底不错,鼓板节奏也很到位,就传了他打蛮船的手艺。打蛮船本是旧时在茶馆中流行的艺术,盛志林在茶馆中一唱而红,挨家挨户一路唱回了兰田村。

一晃就是几十年,期间盛志林还学习了大鼓书。时移世易,现在打蛮船已经不再作为乞讨的行头,在当地民间作为腊月正月间辞旧迎新、送福祝寿之用,有时小孩子摆“满月酒”,打蛮船还是一种祈福避灾的“神器”。蛮船打到家门口,大人烧香来迎,并将孩子剃下的胎毛用红布包裹悬挂在蛮船观音神像旁边,并赠送财物若干。

盛志林回忆,这些年为人们打蛮船,经常会收到人们的“打点”,从一元到几百元不等,全由东家来定。现在,打蛮船成了当地花式过年的必备节目,盛志林也准备“开馆收徒”。另外,打蛮船本就是存活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在盛志林的说唱底本上记满了蛮船歌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应有尽有。为人打蛮船,依着东家的房屋坐势,山水花木、老人小孩儿都可以当场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比如有这样一段:

几年没到府上来,眼看东家发了财;发财真像发财的样,主东发财把店开。

几年前,盛志林的大鼓书、打蛮船已经成为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找他拜师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盛志林和老伴也从兰田村搬到了梅溪镇白云社区。初到此地人们不识,通过蛮船的锣鼓一敲,人们发现原来有了一位民间“大师”落户了!


上一篇:【曲艺】花鼓戏(安吉县)传承人:沈冬生

下一篇:【曲艺】大鼓书(说书)(安吉县)传承人:李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