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周芝琴,女,吴兴区,湖州琴书传承人

9月14日,一阵阵悠扬的二胡声配合细糯委婉的唱调从吉山新村一幢老房子内传出,一位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拨弄胡琴,她就是湖州“琴王”周芝琴。

今年已85岁高龄的周芝琴,是湖州琴书唯一的省级传承人,在浙北和苏南颇有名望,人称“琴王”。她13岁学艺,15岁登台表演,将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琴书艺术。

周芝琴每天都会拿出陪伴多年的胡琴拉上一段,唱上几句。

湖州琴书,又称“胡琴书”,简称“琴书”,是一种用湖州方言音韵演唱,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坐唱曲艺,由于它是湖州滩簧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书称做为“湖滩”。在江南众多的曲艺品种中,湖州琴书经历了180多年传唱,因其伴奏乐器不同而独具特色,主要在湖州、嘉兴各县、安徽广德及江苏吴江一带流行。

聊起坚守一生的这门艺术,周芝琴打开了话匣子。

周芝琴向记者展示年轻时的曲艺艺人登记证。

周芝琴在说唱世家长大,其养父蒋佩岩是一位说书大师,生母李玲凤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琴书艺人,在家庭的熏陶下,年仅13岁的周芝琴便拜吴凤珠为师,开始学习琴书。 

“那时候每天清晨4点就要起床吊嗓子,根据大花脸、花旦等不同角色,学胡羊叫,呼呀溜溜……”严格的师训加上周芝琴的天赋及刻苦,三个月后,她便与母亲搭档,登台说唱《四香缘》《白鹤图》等曲目。

琴书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用湖州方言音韵。演唱形式有单档、双档和三个档三种。艺人常常“搭班做小戏,分档唱琴书”。

当时母女俩都不会拉胡琴,只能请人伴奏。后来,周芝琴又专门拜师学习了三年多拉胡琴,琴艺精湛娴熟。

周芝琴(左)演绎湖州琴书(资料照)。

作为湖州地方的代表性曲艺品种,湖州琴书在湖州文化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湖州琴书日渐式微,到上世纪90年代,一度面临失传。

令人欣慰的是,几年前,湖州琴书被重新拾起保护。2007年,“湖州琴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芝琴成为湖州琴书唯一的省级传承人,那年周芝琴77岁。

周芝琴与琴书打了一辈子交道,足迹遍布江苏、上海等地,拥有一大批戏迷。

每次收到演出邀请,周芝琴都欣然答应。每一场,都保持着连唱2个小时不停歇的习惯。周芝琴细糯委婉的唱调,娴熟的伴奏,似乎娓娓地向人们诉说着琴书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经常有戏迷特地从外地赶来。

虽然年事已高,但周芝琴每次收到演出邀请,都欣然接受。

她说,仅脑袋里记下的词本就好几年都唱不完,如今,不少词本已经失传,部分靠她抄录下来,还有不少只能靠口口相传。

湖州琴书技艺急需培养传承接班人。由于琴书传承要求高,年轻人多不愿下苦工学习传统曲艺。作为唯一的省级传承人,周芝琴非常着急,她甚至说:谁若求教,我愿上门传授。

周芝琴与琴书打了一辈子交道,这是她在各个阶段的证书。

后来,经过多方牵线、选拔,湖州师范学院学院音乐系毕业的学生邵玖佳接过“琴王”的接力棒,成为周老门下的弟子。

如今,徒弟已经能登台说唱。前两天在湖城衣裳街的戏曲舞台上,师傅拉琴,徒弟敲板,两人配合相当默契。

周芝琴看到年轻一辈学习琴书、传承琴书很是欣慰,她说,湖州琴书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希望年轻一代能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上一篇:【传统戏剧】德清滩簧戏(德清县)传承人:朱根荣

下一篇:【曲艺】湖州琴书(德清帮)(德清县)传承人:黄宝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