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十番锣鼓(长兴县)传承人:俞炳如
2018-01-12 15:51
俞炳如,男,长兴县,十番锣鼓传承人
“我敲十番锣鼓越敲越有劲,一周不敲手发痒,半月不敲要生病,优美的乐器声使俺越活越年轻!”提起白岘十番锣鼓,现年85岁的老艺人、白岘乡罗岕村村民俞炳如先生兴奋地说。
据了解,《白岘十番锣鼓》相传于盛唐时期,至今有1000多年的传承史,2008年,被湖州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优秀的文化遗产曾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在香港回归之年,7月1日激动的日子时时刻刻打动着俞炳如老人的心,他曾想,用什么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呢?经过苦思冥想,老人觉得有必要恢复《白岘十番锣鼓》,用十番锣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迎接香港回归。
在当年要恢复《白岘十番锣鼓》谈何容易:原有乐器早二十多年前作为“四旧”被销毁;绝大部分老艺人已经过世;启动经费是空白。在困难面前老人家没有退缩,他自费出资数千元亲自赴上海、苏州等地购置十多套乐器,然后,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走东村访西村,动员仅存的十余名老艺人组建了白岘乡首支十番锣鼓队在俞老的精心辅导下,白岘十番锣鼓的奏演艺术得到了全面传承,在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表演中一举成功,在当年长兴县文艺汇演中获得了特等奖。
随着岁月流逝,十番锣鼓队员年事越来越高,到2005年,平均年龄在73岁以上,迫切需要搞好传承,否则将面临再次失传的危险,如何选择传承人呢?俞炳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俞朝忠,58岁的俞朝忠经不住父亲的苦苦动员,毅然放下了泥工刀拿起了锣鼓棒加入了十番锣鼓队,他在父亲精心指导下,很快成为一名“全能”队员,十二件乐器得心应手,样样精通。
为了适应农村女性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需求,使《白岘十番锣鼓》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和创新。2009年,俞朝忠动员自己的女儿俞海红,妹妹和堂妹等十多名女性组建了白岘乡首支女子十番锣鼓队,他亲自担任总教练,对女队员进行一丝不苟地辅导,女队员们在俞朝忠的精心辅导下,很快掌握各类乐器的音乐节奏和奏演艺术,在县乡文艺汇演中取得成功,很快成为白岘乡一张文化名片,并且代表长兴县参加湖州市“文化走亲”活动和上海世博会广场文化周周演活动,受到中外游客的喜爱。
十多年来,俞炳如家庭从事非遗传承活动中,付出了巨大财力和精力,祖孙三代自费购置乐器和服装数千元,放弃挣钱机会万元以上,孙女俞海红在杭州工作,仅2010年,她自理千元车费,从杭州赶回家乡从事义务演出数十场,为女子十番锣鼓队赢得较高声誉,据了解,近三年来,在俞炳如家庭的带动下,白岘乡在老年十番锣鼓队的基础上,先后组建了女子队,青年队和少年队,参与活动人数达到数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得到了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