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顺口溜(巴彦淖尔) 传承人:李发宝
2018-01-12 14:48
李发宝,男,现任巴彦淖尔市书画摄影家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巴彦淖尔市民协会会员、市民俗学会会员。
李发宝,临河丹达人,祖籍甘肃民勤。自幼家贫,勤奋好学,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博得四海风土民情,尽食人间甘辛。
曾参编《河北经济数典》、《巴彦淖尔机构信息汇编》、《巴彦淖尔社科纵横·建设者风采》、《西部人物风采》、内蒙古《辉煌60年》系列丛书。执行主编《巴彦淖尔社科纵横·辉煌的盾牌》、《巴彦淖尔社科纵横·豪情壮志谱新篇》、《巴彦淖尔书画》报、《诗书画影》报。
河套顺口溜是在河套语言、河套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特定形式的顺口溜。顺品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语韵味文,句子长短不等,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顺口溜是普通白话的一种高级艺术形式,接近或相似于打油诗和爬山曲等。但往往又精于其它门类,河套顺口溜是河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她产生于河套,发展于河套,奉献于河套。河套顺口溜是河套地区阴山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相互交融运用而生的,是一种淳朴的原生态的地区文化。即是例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又是代表和反映地区文化的特色品牌。河套顺口溜是在河套语言的基础上成活的,出于历史性、自然性的多重组合,尤其是黄河母亲河的经流与恩赐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土默特旗、宁夏部分肥沃土地编织成了文化摇篮。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甘、陕、晋、冀、宁等地区的人民,和睦相处,渗透交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河套语言(后套话),随之也就诞生了河套顺口溜。河套顺口溜是河套语言的极具艺术性,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她幅度广阔、层次深刻,变化无穷,魅力无限,一直存活在百姓中。被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运用着,更甚时在民间娱乐场所(如红白事宴、亲友相聚等)或舞台上(如二人台)亮相,唯叹不是成形成套的,只能说是河套顺口溜的散兵游勇。做为对河套顺口溜情有独衷的我并被许多人呵称为“顺口溜王”的自己深感河套顺口溜的群众性和凝聚力。河套顺口溜易说、易学,将生活中的事物形象逼真艺术性的说出来,即加强了人们对问题的重视和印象,又给人们制造了快乐气氛,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河套顺口溜鉴于河套语言分布综错和相近于普通话,会说能懂的群体分布广,受众多,独具一体和独导河套文化品牌,独占一席,河套顺口溜这支河套文化艺苑之奇葩,定会绽放出引人注目异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