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类】绛州刺绣(新绛县)传承人:李秀琴
2018-01-11 11:45
李秀琴,女,新绛县,绛州刺绣传承人
李秀琴是河北省永清县北辛溜乡佃庄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13岁开始学习传统手工布艺。经过35年的钻研和学习,李秀琴缝制的布老虎枕头、虎头鞋、虎头帽、五毒服、绣球、布艺玩具精美绝伦。
姑蓝紫
永清育儿习俗,孩子过“百岁”时,姑姑要给孩子做一条连脚儿(即裤子袜子一体)小棉裤。女孩袜脚儿扎猫头,男孩扎虎头。裤腿儿用一蓝一紫两块布拼成,叫做“姑蓝紫”,谐音“姑拦子”。因姑太太在永清家庭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希望能用姑姑的力量和祝福“拦住”孩子,避免夭折,祈求长寿。
铁 裤
永清育儿习俗,孩子过“百岁”时,姥姥要做一条纯黑色的连脚儿小棉裤,因是黑色,故名“铁裤”,希望孩子“铁实”(永清方言,即结实)。百岁这一天,铁裤中装入一百个百岁包子和两只饺子,由姥爷或舅舅赶在天明前送至新生儿家中,由墙头扔过。铁裤由妗子坐在门坎给孩子穿上,是谓“姥姥做了妗子穿,一活活到一百三”,以示度过坎坷,祈求长寿。
虎头鞋
永清育儿习俗,孩子的衣物由指定亲戚赠送,如“姑的鞋,姨的袜,姥姥做的哈喇褂”。新生儿出生后,姑姑要为新生儿做鞋子,男孩儿为虎头鞋,女孩儿为猫头鞋。虎头与猫头的区别在于,虎头额顶为“王”字,眼睛为环眼,猫头额顶为花朵,眼睛为杏眼。另有猪头鞋,要“先穿猪,后穿猫,阎王爷,找不着”,祈求孩子健康平安。
虎头帽
永清育儿习俗,孩子冬季御寒,要戴虎头帽,或着大斗篷。虎头帽分多种,男孩儿戴虎头帽,祈求男孩子身体强壮,虎虎生风;女孩儿戴花帽,刺绣各色花朵装饰,祈求女孩子美丽灵巧。另有鱼帽、蝠帽,鱼帽帽顶扎缝莲花,寓义“莲生贵子”,帽沿刺绣双鱼,寓义连年有余,生活富足。蝠帽样式已经失传。
虎头娃娃枕
永清地区虎头枕一面为虎头,一面为娃娃,虎头可避邪,娃娃寓义连生贵子,故多装饰莲花图案。枕头中间有洞,可以保护新生儿耳朵。虎头枕中,装百家粮。孩子出生前,奶奶要向七户人家讨要粮食,最后一户人家要姓刘,寓义“留住”。粮食要能“拔椎儿”,即单子叶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长得高,寓义孩子将来能够身材高挑,出类拔萃。
转哈喇
“屁股帘”与“哈喇褂”,是京津冀地区较为常见的幼儿服饰。因这一区域的孩子多穿开裆裤,冬季为保暖,故在开裆裤外加穿屁股帘。哈喇褂为套在棉袄外的罩衫,小孩子多流口水,容易将衣服弄脏,哈喇褂较薄,方便清洗。另有转哈喇,类似现代的婴儿围嘴,但为环形,一面用脏后,可转过另一面,减少清洗次数。
虎耷拉
虎耷拉为婴幼儿饰品,小巧精致的老虎造型,多为端午节时悬于儿臂,以避邪祟。永清地区,虎耷拉内多装入鱼鳞,认为可以避邪。婴儿出生时,就将虎耷拉放置或缝于枕侧。婴儿可抱起时,将虎耷拉缝在衣服肩头。孩子自己会跑后,缝于衣服各处皆可。
传统绣鞋
李秀琴制作、收藏的各类绣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