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柜,又称“八音柜”,柜前后装有木杠供两人抬柜之用。柜上装有小鼓、铜锣、铜鼓、木鱼等敲击乐器。每队20至30人,表演时乐手身穿盛装,在路承牌的引领下缓缓前行。表演乐器以唢呐为主,吹奏模仿粤剧生、旦之板腔,其他乐器伴奏,表现特定的戏剧场面或演奏牌子曲。


  锣鼓柜在斗门地区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天启年间,乾务“八音”队已应邀和飘色队一同表演,营造热闹气氛。清末光绪年间,斗门许多乡村都有锣鼓柜的表演,虽经“文革”封杀,但上世纪80年代又迅速复兴,延续至今。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锣鼓柜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她是珠海民间艺术的一个缩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本地群众的喜庆活动和政府组织的大型艺术巡游中频频亮相,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地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珠海乃至珠三角一带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7年3月,斗门锣鼓柜被列入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1012165549_96503.jpg


20131012170320_19450.jpg


20131012171327_89436.jpg


20131012172317_46705.jpg


上一篇:【传统民俗】七月三十装路香(珠海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类】剪纸(万荣县)传承人:孙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