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类】河津干板腔(河津市)传承人:杨玉林
2018-01-10 15:36
杨玉林,男,河津市,河津干板腔传承人
河津干板腔俗称撂干嘴,是一种新兴的传统戏曲剧种。1973年被中国曲艺协会山西分会正式列为新的曲种。干板腔发源于汾北沿山一带村庄,本属人民群众上山取炭砍樵时的口头创作,后来渐渐引入“社火”表演,以至登上舞台。表演时无须伴奏,但听起来却有板有眼,快慢有致,抑扬顿挫,强弱分明。其句式一般为七字句,节奏为四三。其用韵为方言韵,但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上下句同韵,即上平下亦平,上仄下亦仄,而且韵脚还须同一声调,在平声韵中要区别阴平、阳和,在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不同声调一定不能相押。干板腔原意“干涧村故事会板腔”现档案存于河津市博物馆。
起源
河津干板腔是一种新兴的戏曲剧种。在1973年被中国曲艺协会山西分会正式列为新的曲种。干板腔发源于汾北沿山一带村庄,本属劳动人民上山取炭砍樵时的口头创作,后来渐渐引入“社火”表演,以至登上舞台。表演时无须伴奏,但听起来却有板有眼,快慢有致,抑扬顿挫,强弱分明。其句式一般为七字句,节奏为四三。其用韵为方言韵,但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上下句同韵,即上平下亦平,上仄下亦仄,而且韵脚还须同一声调,在平声韵中要区别阴平、阳和,在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不同声调一定不能相押。干板腔的传统段子有《转柬》、《走满月》、《熬活》、《小女婿》等,在四五十年代较出名的表演者有史进生、史二窝、王蛮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