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张汉庭,男,盐湖区,河东说唱道情传承人

12月8日,寒风瑟瑟。舜帝陵景区的一间房子里,张汉庭等人正在热情高涨地排练道情。
  “你们现在听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河东道情,是咱盐湖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人都是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既要弹奏乐器,还要唱各自的曲词。现在演奏的这个曲目叫《借亲妈》。”河东道情传承人张汉庭介绍说。
  《借亲妈》讲的是两个儿子不愿意赡养老人,未过门的孙媳妇知道后,要求在结婚时必须有老人在场,否则不嫁。后来两个儿子通过找亲妈明白了孝顺老人的道理。

张汉庭说,他们几个像票友一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聚在一起唱上一段,目的就是想让这些越来越不为人熟悉的旋律、唱词和乐器,重新走进现代人的视野。

源于道教1女7男以八仙桌为舞台

河东道情,主要流行于运城一带的农村。以前每逢红白喜事,老百姓总会请上一班道情艺人,热闹一番。

关于道情的起源,民间认为与八仙传说有着紧密联系。  据说八仙之一汉钟离20岁时,来到河东蒲州,漫步于林荫道上,耳闻树上百鸟啼鸣,不禁轻敲渔鼓,开口唱道。因汉钟离是传道之人,这些“道歌”便被称为“道情”开始传唱。后来,汉钟离云游四方,广收门徒,教唱道情,被尊为道情的创始人。宋元时期的诸宫调,对河东说唱道情的成熟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至明代,道情说唱渐渐畅行于黄河流域。清代中叶,河东道情艺术达到兴盛时期,出现了很多道情班组,有的乐班甚至多达150人。曲目内容和说唱技巧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仙乐”。

张汉庭说,道情最为特殊的当数乐器。除了四胡、笛子等常见乐器外,道情还有分分(碰铃的一种)、渔鼓简板等“独门乐器”,据传这些均源于八仙的法器。可喜的是,这些乐器一直流传了下来。

1978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6周年,还专门刻印了运城道情音乐油印本。

可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道情在运城一带还有自己的市场,作为道情主要传承地之一的龙居镇长江府村,当时就有两个民营道情剧团,经常活动在夏县、永济、临猗一带。
  “当时,1女7男以一张八仙桌为舞台表演,老百姓看得如痴如醉。”张汉庭说。

走向何方?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逐渐开始萎缩。长江府村的两个民营道情剧团,因经费问题逐渐解散。
  “到目前为止,能够唱上两句道情的人,盐湖区仅有40多人。”河东道情省级传承人王红伟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文革”期间遭到封杀;另一方面原有的老艺人年事过高,相继去世,使大部分珍贵曲目流失。有的绝技难以得到传承,而目前的说唱艺人能独当一面、享有威望的又很少。再加上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没有引起社会真正关注,挖掘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复兴乏力。

现在,张汉庭等人虽然挖掘整理了40余个河东说唱道情曲目和部分录音带,但是目前仅有两三位老艺人健在,而且几乎不再演出了。有的乐器(如分分)也濒于灭绝。
  “由于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道情的演唱不感兴趣,参与演唱的人愈来愈少。所以发展、传承很难。”张汉庭不无担忧地说。
  “道情的萎缩,根本原因还是在创新上没有跟上,没有创作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精品。”王红伟认为,一些老曲目一方面会表演的人不多,另一方面,听得懂的人也不多。只有新的题材、新的剧目、新的表演手法,才能获得观众认可。以《借亲妈》为例,排练这个曲目共花去他和张汉庭近半年的时间及5万元资金。因为题材取自现代生活,教育人们行孝,所以在市内比赛中不断获奖。

近期山西黄河台还特意对此进行录制,主推德孝文化的舜帝陵也主动联系,免费为他们提供排练场地。

然而,每年杯水车薪的投入,让张汉庭和王红伟创新的脚步远远跟不上市场速度。由于投入有限,河东说唱道情主动造血功能不足,创作力量薄弱。目前的演职人员,大部分来自蒲剧团的退休人员。

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新”字是根本,“投”字是关键。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可喜的是,目前,盐湖区文化部门已采取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两条措施予以抢救。  静态保护,就是摸清道情的发展和历史沿革,摸清民间班社、民间艺人、剧目、曲牌等基本状况;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对现有的剧目、曲谱、道具、乐器、民间班社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

动态保护就是建立长江府村、南贾村、解放路社区、席张村河东说唱道情文化生态保护村和“特色文化乡镇”,并对现有的班社和道情艺人实行重点保护与扶持;举办培训班,成立演唱团,培养新的说唱艺人和演出团队,恢复传统剧目和演出技艺,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河东说唱道情文化品牌,加速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道情过于传统,现代的很多年轻人甚至听不懂其中的说唱,再不注入新的表演元素,不但不能实现薪火相传,反而可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停留在纸面上的艺术。”王红伟说。



上一篇:【曲艺类】河东说唱道情(永济市)传承人:张两省

下一篇:【曲艺类】垣曲镲(垣曲县)传承人:裴国杰